本报讯 (记者 时苏建)3月17日,我市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东明县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东明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东明县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在国家黄河战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据介绍,近年来,该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建“红色领航 绿色发展”特色品牌,凝聚干群工作合力,积极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等,持续为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注入绿色动能。
做好“增绿”“护绿”“用绿”文章 持续改善滩区生态环境
为持续改善滩区生态环境,该县坚持做好“增绿”文章,重点抓好造林绿化、拓展城乡绿化空间、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先后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7万亩,建成3个国家森林乡村、9个省级森林村居;在夯实“护绿”责任上,坚持以“防”为重点,以“保”为基础,以“管”为关键,持续抓好森林防火和美国白蛾飞防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先后对全县36株古树及1个古树群建档,并结合滩区复耕工作,对黄河滩区村庄内的大树进行逐村摸排登记移植保护,实施“大树进村台”工程,并在全市率先出台野生动物保护禁猎规定,联合开展“利剑行动”“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林业资源安全;同时,不断提升“用绿”效益,坚持以增效为目标,切实抓好森林生态旅游,加快推进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文化旅游项目和东明宛亭森林公园建设等,先后成功举办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首届芍药艺术节,五一假期“逍遥上河·群星闪耀”演唱会以及山东省首届森林文化周东明分会场系列活动,不断促进公园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三方合作造林
打造“隐形苗圃”
针对乡村道路绿化树木无人管护抚育,导致林木病虫害和人为破坏等问题,东明县立足实际,探索出一套“三方合作”造林模式,即乡镇政府负责把基础较好的乡村道路路肩修好,林业部门利用项目、植被恢复等整合资金,统筹规划,解决苗木经费,第三方公司负责栽植、管护、修枝、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镇企协作进行管理,主管部门成立工作组负责监督,不定期、不定时检查,从而实现三方协同合作、共同管护目的。苗木成材后,三方按比例分成,再把这部分资金持续投入到新的乡村道路绿化中,乡镇收益则填补村集体或群众收入,同时也保障了第三方公司的收益,达到了绿化美化、多方共赢的目标。
截至目前,全县12个乡镇40条乡村道路的绿化实行了这个模式,栽植了6万余棵树,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被誉为“隐形的苗圃”。
多措并举
加强湿地生态和候鸟保护
为不断加强黄河滩区湿地生态和候鸟保护,东明县在全市率先出台《东明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实行禁猎管理通告》,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补充。划定6个大型候鸟栖息地作为重点保护巡查区域,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野生动物保护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巡护。摸索“一站三队六联”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立足林业局森保站,结合县公安局森警大队、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联商联治、联勤联动、联宣联防,形成多单位参与的“常态化+阶段化”工作模式。此外,还不断健全森保队伍,升级完善设备,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救助能力。
据介绍,通过近年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持续不懈的努力,黄河滩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东明县境内栖息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多。昔日的黄河滩已成为群鸟翔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滩,十万只候鸟连续十年到东明黄河滩区越冬,成为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