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面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血液病患者,凭借他们扎实的医学知识与技能,和患者一起与病魔战斗,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他们就是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团队,一个专业、热情、勇敢的队伍,赋予了无数个家庭幸福的希望。
患者信赖,托起一个个重生的希望
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菏泽市立医院内科血液病专业组,是我市最早开展血液病防治的科室之一;世纪之初正式成立了血液内科;2014年,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正式分为了两个病区。近半个甲子的砥砺前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且扎实,科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市领先的优势学科,2022年更是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回望科室发展历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院规模的扩大、工作条件的改善,血液内科也在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血液内科团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科室共有医生24人,护理30余人,良好的病房环境、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及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8人),都在推动着科室的成长。” 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桑玉旗说。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这些在大家的印象中的不治之症,对于患者及其家庭,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这些令人头疼的血液病,从最初的绝症,如今大部分都可以得到控制,甚至痊愈。”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二病区主任刘南说。血液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血液内科医务人员心中,患者的康复,责任重千钧。每每看到患者治愈出院,或者一项新的诊治手段成功应用于临床,给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又或者给贫困患者争取到一个慈善资助的项目时,他们的内心都会充盈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为他们知道,这托起的是一个个家庭重生的希望。
创新精进,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持续提升
血液内二病区,首次通过PALG治疗成功救治了一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液内科一病区与输血科联合成功为患者完成医院首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并于三日后顺利完成首次干细胞回输……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血液病的治疗进入新阶段,也为医院即将开展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76岁的刘奶奶罹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十年,目前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很高。谈及病情,刘奶奶的子女说,“老人首次发病就是急变期,情况十分危险,去年再次病变到了急变期,都是桑主任准确把握病情,指导用药、检查,老人才能生活得这么健康。”
血液内科依托医院综合实力,整合医院各专业医疗资源,采用多学科、多种诊疗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对疑难、急危重患者由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进行联合诊治。通过多学科协作的特色医疗,血液内科为血液系统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提供“一体化”诊疗康复途径,优化了诊疗流程,提高了诊治效率,成为我市血液系统疑难、急危重症诊疗区域性领军单位。
近年来,科室每年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等病例,部分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高,疑难危重症病例数占科室年出院病例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在治疗及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几代人的奋斗,构建了具有血液专科特色的疑难危重症诊疗体系,急危重症患者平均治愈好转率也在提升。
医教研协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率队行医,犹如行军打仗,唯有不断练兵,方能在关键之时出奇制胜。桑玉旗、刘南非常重视团队学习习惯的养成,每周开展集体学习、病例讨论,让高年资的医生给低年资的医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让年轻医生动手操作,提升技能。
“‘科学严谨,学术自由,临床诊疗规范,相互协作,相互尊重’是科室这么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团队精神。”桑玉旗说。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血液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都稳步发展。建成山东省重点学科,桑玉旗、刘南坦言,这是科室的动力。未来,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会以“建成区域性一流专业学科,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学科建设目标,重视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梯队,通过加强协作(院内、区域内、国内知名院校),不懈追求新技术临床应用,培养进修生、专科生、研究生等多种形式,扩大血液内科医疗技术的辐射力,充分发挥血液内科的技术优势,建成区域一流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心和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菏泽就能享受到国内先进的血液病诊疗服务。
展望科室未来的发展,桑玉旗表示,下一步,血液科室将重点针对医护人才的培养进行专科化、专业化的管理,同时开展一些重点的医疗技术发展和专业设备建设,让学术与临床并驾齐驱,促进例如CAR-T治疗、骨髓移植仓等技术的应用开展,做到疗效和安全性并重。
文/图 记者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