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草莓姐姐” 点亮“莓”好生活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在郓城县唐塔街道王垓村初见柴梅超时,她身穿一件盘扣式的红花棉袄,正在通过微信语音与顾客沟通送货地址(右图)。因为柴梅超种植草莓,当地人总是亲切地称呼她为“草莓姐姐”。

“眼下是草莓最好的时节,春节后带孩子来采摘的游客很多,我这8个棚每天都供不应求,平均一天卖200多斤,最常见的牛奶草莓一斤35元,水蜜桃草莓最贵卖到120元一斤,利润一年差不多60万元。”柴梅超说。

今年是柴梅超种草莓的第11个年头,没想到种成了大家口中的“草莓姐姐”。当初的柴梅超,没学历、没工作、没资金,跟丈夫一商量,在娘家会种草莓,到婆家应该也能行。

说干就干。2012年,柴梅超拿着仅有的3000元钱开启了创业路,“万事开头难”“开弓没有回头箭”“背水一战”这些话语是“草莓姐姐”的创业标签。3000块钱连建大棚的钢构材料费都不够,更别提育苗了,于是到银行贷款,接下来土地又出了岔子,土地碱性大,草莓苗黄、个头小、口感差,一次次实验,一年年调整,从失败中探索,大棚也从两个逐渐扩建到4个、8个……

“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一开始不是苗太稀就是口感不好,直至2016年彻底扭转亏损势头,这几年除了种植技术上的经验积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初心,不打药不催熟,重口感而不是重产量。”柴梅超说。

记者走进标号为“三”的大棚内,除了地上常见的成畦成垄的草莓,墙体也围满了无土栽培立体草莓苗,工人们正在掐花、打叉。“我们都是这附近村的,苗子管理简单,累不着,一天能挣个六七十块钱。”今年70岁的康凤英告诉记者。

“草莓育苗在每年的2月到9月,之后开始栽种、管理、采摘,直至第二年的2月份,用工量常年稳定在每天30人左右,大都是本村以及周边上了年纪的妇女。”柴梅超说。谈及未来,柴梅超表示想成为大家口中的“新农人”,带领全村人一起种草莓,共奔乡村振兴致富路。

文/图 记者 孙涛 通讯员 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