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老爸的记事本

王益华

吃过晚饭,带着媳妇,领着闺女,提着苹果、软籽石榴和自己包的速冻水饺,到父母那里看看,陪二老拉拉呱,聊聊天,和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看着我们一家三口都来了,两位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就连平时少言寡语的老爸也打开了话匣子。娘将好吃的水果、好喝的饮料都拿了出来,让媳妇、闺女吃这吃那,嘘寒问暖,就像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娘拉着闺女的手,抚摸着,端详着,仿佛闺女还是那个姗姗学步的小孩子,久久不愿松开。此时此刻,老人对孩子的爱在欢歌笑语中尽情地流淌;对孩子的情在一举一动中宣泄;对孩子的牵挂寄托在一遍又一遍的嘱咐中;对孩子的思念凝聚在不厌其烦地唠叨里……

无意中,我翻了翻老爸桌子上的一个记事本。其中一页,熟悉隽永的字体映入我的眼帘,老人认真记录着儿子、孙子回家的时间,精确到了上午、下午、晚上。看着老人的记录,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神经。那个高大、威严、不苟言笑的老爸,竟是这样的儿女情长,心细如丝。我能想象出老人盼孩子回家的心情;我能想象出老人带着老花镜,看着记事本,掰着手指头来回算孩子多长时间没回家的场景;我能想象出孤独的老人在阳台上来回踱步,时而眺窗远望,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唉声叹气,时而喜上眉梢,盼孩子回家的那一幕……

尽管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对我们说:“你们都忙,我们很好,有事给你们打电话,不用来”。但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父母何尝不想多看孩子一眼,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说说陈年往事,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这是二老最起码的愿望,最朴素的要求。

我们要走了,父母仍意犹未尽,兴致盎然。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母子情。娘说:“放假了,多坐会儿呗。”拉着闺女的手,依依不舍,舍不得松开。送到门口,娘深情地说:“婷婷,星期天多来看看奶奶,来找奶奶玩,奶奶想你,给你包水饺吃……”是希望、是期盼、是祈求。此时此刻,我的泪悄然无声地落下。

走到楼下,突然听见娘在喊我们,娘趴在阳台的窗边,和我们道别。灯光里,月光下,娘满头的白发依稀可见,娘老了,已八十岁高龄。老人需要关心,需要爱护,需要安慰,就像我们小时候爹娘把我们养大成人。爹娘在,人生尚有来处;爹娘去,人生只剩归途。有爹娘的孩子,才有那个老屋,才有那个农家小院,才有说不完的童年趣事,才有家。愿时光驻足,地老天荒,父母的爱永远一往情深。有爹娘的日子里,永远温暖,永远温馨,永远幸福,永远是春天!我们回应着娘,娘喊着我们,一步一回头,我们走了,留下娘孤独寂寞的背影和无奈的叹息。爱,在这一刻凝聚、沉淀、升华……

老爸的记事本,记录的是爱,记录的是亲情,记录的是老人的天伦之乐。老爸如实的记录似初冬暖阳,温暖、温馨、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