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河菏泽段为例
□ 吴光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必备场所,更是滩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生存的基本空间。为此,以黄河菏泽段为例,开展黄河滩区地理特征及开发利用取向研究,对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黄河滩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菏泽段黄河滩区位居黄河下游,南起东明县的焦园乡,北至郓城县的李集镇、黄集镇,西与河南省的新乡、濮阳县、范县三县市接壤,东边从东明、牡丹、鄄城、郓城三县一区西部穿过,其主要地理特征如下:
(一)黄河滩区的地貌。菏泽段黄河滩区地貌类型为平原,地面高程自西南向东北逐步降低,缓倾趋势与黄河流向一致,平均坡度1/8000,平均海拔约50米。其中,海拔最高点位于东明县的焦园乡,海拔67米。
(二)黄河滩区的面积。菏泽段黄河滩区为黄河大堤与黄河之间的一片相对独立和隔离的生产生活空间,属于黄河沉沙形成的冲积平原。菏泽市共有黄河滩区13处,长度达157公里,总面积507.76平方公里。
(三)黄河滩区的光热。菏泽段黄河滩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和热量丰富等特点。年均气温13.7℃,年无霜期一般为200-215天,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116—123.6千卡/平方厘米。
(四)黄河滩区的雨量。菏泽段黄河滩区雨量资源丰富,年降雨量为680.8毫米,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80%的降水量分布在日平均气温>10℃期间内;同时,黄河滩区与黄河河道接邻,开发利用黄河水极为便利。
(五)黄河滩区的土壤。黄河菏泽段黄河滩区系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较好,肥力较高,以粉沙、沙土壤为主,还有少量粘质土;由于滩区内没有工矿企业,故土壤没有工业污染,具备发展无公害农业的条件。
(六)黄河滩区的文旅。菏泽段黄河滩区有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黄河森林湿地公园和农业产业示范园等,还有黄河部落、黄河历史文化苑和山东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可以说,黄河滩区是文化、旅游和生态有机组合区。
二、黄河滩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菏泽市为黄河滩区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一批工程,改变了其落后贫穷的面貌,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水文环境复杂。由于黄河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得菏泽段现行河床一般高于两岸地面3-5米;设计防洪水位高于地面8-10米,属典型的“河槽高、滩区低、堤根洼、堤外更洼”的“二级悬河”,这对黄河滩区开发利用将带来较大影响。
(二)河水漫滩受灾频繁。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菏泽段黄河滩区有36个年份河水漫滩,受灾村庄达3282个,受灾人口220.7万人,淹没耕地472.3万亩,经济损失高达37.6亿元,这在黄河滩区开发利用中应尽量避免发生。
(三)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菏泽段黄河滩区尽管实施了脱贫迁建工程,建设了高标准的村台社区,实现了百年“安居梦”,但仍为洪、涝、旱、沙、碱5害俱全的特殊地带,是一个生产效率低狭、资源利用程度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这是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堵点所在。
(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菏泽段黄河滩区农业所占产业比重较大,以种植粮食、油料和果蔬为主,同时辅以简单的手工加工业;服务业体系不健全,只能满足基本发展需要,这让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任务艰巨。
(五)发展掣肘要素突出。国家及地方黄河河务部门相继出台黄河河道及周边滩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对黄河滩区做出许多禁止性规定。如工业项目不能落户黄河滩区、禁止将黄河滩区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和禁止向黄河滩区迁增常住人口等,这为黄河滩区开发利用增加了制约因素。
(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菏泽段黄河滩区受洪水漫滩影响、土地用途制约和管理规定限制等,致使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和生态循环农业等项目多年来无法落地实施,政策性资金投入水平较低,这使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步伐较慢。
三、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取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菏泽段黄河滩区要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和融合发展等原则,结合地理特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开发利用,努力将其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强、生活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引领区、示范区。
(一)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推动水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围绕黄河水、雨洪水和地下水等开发利用,要强化集水、储水和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提升集排沟渠、坑塘水库和排灌设备等配套能力,尽快形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效能的水利系统。二是采用“公司+基地+渔户”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积极发展渔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和渔业农场等。要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水产养殖基地的设施、装备和工艺等,推动其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养殖。三是推广鱼藕混养、鱼鹅混养和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重点发展南美对虾、黄河甲鱼和黄河鲤鱼等养殖,突出发展黄河莲藕、黄河菱角和黄河茭白等养殖,着力打造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种植业持续发展。一是应用生物防治、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改良提升土壤质量;配套农田水利、运输道路和智能信息等设施,完善提高生产条件;同时,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二是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方法和新模式,在发展好富硒小麦、有机玉米和优质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豆类、谷类和薯类等粮食作物,着力保持粮食品种的多样性。三是借助农业综合开发机遇,建设好果品基地、蔬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等,重点发展矮化苹果、早熟桃和大樱桃等优质果品,突出发展大蒜、芸豆和胡萝卜等有机蔬菜,积极发展牡丹、虎杖和麦冬等特色药材,促进果品、蔬菜和中药材向市场需求转型升级。
(三)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一是在加大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回收、整理、存储力度的基础上,采用氨化、碱化发酵双处理和热喷及单细胞蛋白等技术,促进其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料支撑。二是依托现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引导畜牧养殖主体适度聚集、场区合理布局和工艺标准化改造,提升畜牧养殖质量、效益和水平,打造现代高效生产基地。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猪、鸡和鸭等养殖规模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和青山羊等品牌畜禽,突出发展兔、貂和狐狸等特色畜禽,构建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特色养殖有机结合的畜牧体系。
(四)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文旅业持续发展。一是深入挖掘多彩的黄河文化、鲜活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等资源,结合独特的鲁西南风情、悠久的历史遗迹和优质的农副产品等,着力发展黄河文化游、农业生态游和乡村自然游。二是依托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黄河历史文化苑和黄河文化建设示范点等,强化沿黄各县区精准谋划、分工协作、综合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以黄河文化展示、黄河民俗体验和黄河科普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黄河精品文化旅游带。三是东明县黄河段要以黄河入鲁第一县为标志,重点打造黄河水工文化长廊、洪庄民俗旅游村和麦古金银花园等;牡丹区黄河段要以黄河古村体验为特色,重点打造黄河古村、黄河部落和紫香草生态园区等;鄄城县黄河段要以刘邓大军渡黄河为引领,重点打造黄河红色景区、黄河之眼和葵丘庄园等;郓城县黄河段要以“黄河人家”为品牌,重点打造曹西村、四龙村和大杨集村等文化旅游特色村。
(五)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推动康养业持续发展。一是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制度,完善黄河防浪林体系,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涵养带,促进黄河滩区自然风光更宜人、空气质量更清新、生态环境更优美。二是结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选择一批试点社区构建高质量的养老体系。在依托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微型养老机构,推动老年人餐饮的合理化、便捷化、科学化,加快形成社区养老的综合发展模式。三是实施“互联网+康养”行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康养领域深度应用,并支持建设集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养生和休闲农业养老等康养基地、信息平台、服务体系,着力为黄河滩区群众投资智能化的高端康养产品。
(六)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电商业持续发展。一是从黄河滩区的实际出发,根据黄河滩区的发展需求,结合黄河滩区的人力现状,积极实施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重点培养引进一批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尤其是会经营、懂管理、能操作的电商人才,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二是集中要素资源,建设一批特色淘宝镇、特色电商村和电商示范商场等,并培育发展一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将生鲜农副产品电商配送终端延伸到社区,纳入公共建设配套项目。同时,支持发展网购店存、网购店取和网购店送等新型服务模式,着力引导商贸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三是鼓励商贸物流企业借助已有跨境电商渠道,涉足跨境电子商务,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引导有实力的外贸企业设立海外仓、展示窗口和销售网络等,直接将黄河滩区的农副产品销往境外消费者或零售终端。
四、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措施
黄河滩区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多和难度大等特点,并涉及生产、生活和生态诸方面,故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
(一)研究出台支持政策。由于黄河滩区的开发利用是在特定区域、特殊环境和特别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所以菏泽市应研究出台支持政策。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以推动其尽快见到实效。
(二)拓宽筹资融资渠道。菏泽市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和投资领域,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用于黄河滩区开发利用;引导金融部门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强化银企对接,积极争取金融资金,用于黄河滩区开发利用;同时,设立黄河滩区开发利用基金,搞好招商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用于黄河滩区开发利用。
(三)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对游荡型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开展险工险段、控导工程改建加固及新续建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河槽排洪输沙能力。对重点河段进行改造升级,如堡城至高村段和苏泗庄至桑庄段,逐步解决“二级悬河”问题。实施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完善引水基础设施,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强化薄弱堤防治理,统筹河湖标准化建设,并针对不同河段滩区特点,因滩施策,深化滩区安全建设,构建防洪协同体系。建设黄河堤防及重点险工、控导视频监控系统,建立覆盖骨干河道的立体化数据采集监测网络,打造高速联通的信息通信传输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建改建一批防汛物资仓库,切实增强防汛保障能力。
(四)建立健全推进机制。菏泽市应抓好统筹谋划,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实行责任制,将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任务目标分解到相关县区、部门和乡镇,落实到具体企业、项目和责任人;部门要搞好协调联动,结合自身职能,积极主动服务,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推进黄河滩区开发利用格局。
(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传媒,加大对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其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在全市营建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黄河滩区生态环境、文旅资源和农副产品等的推介力度,让全社会了解到黄河滩区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形成合力,推动黄河滩区开发利用。
(六)强化调度通报考核。菏泽市应成立以市领导为负责人的黄河滩区开发利用专班,具体从事其沟通协调、调度通报和督导考核等工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解决黄河滩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和焦点等问题。同时,要严格落实月调度、季通报、年度考核等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把黄河滩区开发利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