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第A4版:专版

七秩春秋谱华章 踔厉奋发新征程

——写在鄄城县第二中学建校70周年之际

鄄城二中在菏泽市第四届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中荣获佳绩

2022年7月1日,菏泽市职业院校第十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鄄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

“筑梦二中助学助教联谊会”学生资助金发放仪式

鄄城二中高三学子在山东省第九届健美操啦啦操艺术操比赛中取得佳绩

钢琴课

鄄城二中规划鸟瞰图

开展“颂党恩 青春向党”主题活动

舞蹈课

七十载励精图治,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新征程踔厉奋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七十年的鄄城二中,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拓荒者的汗水浸透了激情燃烧的日子;

七十年的鄄城二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风雨成长的岁月,一路艰辛,一路壮歌!

七十年来,几代二中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环境,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使学校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新发展。特别是学校由农村迁入县城之后,使学校在吸引和稳定人才、招生、对外交流等方面获得了有利的区位优势,增强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前景。

七十年间,鄄城二中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尚德、尚能、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育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优良的精神和传统薪火相传,已内化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今后发展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业篇:

筚路蓝缕 薪火相传

岁月如歌,回首七十年,是鄄城二中成长壮大的七十年,是风雨沧桑的七十年,是求索奋进的七十年,更是培育英才的七十年。

鄄城二中创建于1952年,原名“平原省鄄城箕山初级中学”。平原省撤销后,更名为“山东省鄄城县第二中学”。

1954年,学校已成为能容纳12个教学班的初具规模的鄄城县第二所初级中学。

1959年,学校招两个二年制高中班。这两个班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升入了高等学校,不少进入山大、山师等高等院校,个别同学还进入了北京的重点大学。

1963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县人民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望。

正当鄄城二中的事业蓬蓬勃勃向前发展的时刻,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鄄城二中也和其他许多学校一样受到了冲击。“文革”后,二中经历了拨乱反正、整顿、恢复的阶段。

实行改革开放后,1984年至1993年,学校建起了一幢两层的教学楼,新建了一批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以及伙房、医务室,由校友集资修建了尊师亭,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鄄城二中快速发展,成为我市农村中学的先进典型。2001年,被菏泽市政府树为先进典型。同年10月,被省文化局、省体委命名为“省级文体明星单位”。同年,被授予市“规范化学校”称号。  

随着交通的便利,经济、文化的发展,鄄城二中同全市其他农村中学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倾向于在城区就读,农村学校招生难,教师待遇较低、生活不方便,教师队伍不稳定。

鄄城二中2001年在全市率先尝试创办综合性学校,走综合性高中的路子,当时该校既有普通高中又有职业高中。

2004年7月,收购鄄城双语学校为驻县城校区,发展普高;原校区改办职高,发展职业教育。

2004年12月,箕山校区更名为“鄄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成立职专分校;2006年,职专被评为山东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6年,在鄄城城区成立初中部,原鄄城县第十三中学并入,首次招生4个班200名学生,坚持小班额授课,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2007年,收购原双语学校职高部成立职专校区。

2010年,学校顺利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复评。

2011年5月,职专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鄄城二中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过不懈努力,学校规模已发展成为普通高中、鄄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两个校区,学校高中部有2300余名学生,职业中专有5800余名学生,教师近500人。学校占地总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体育场、报告厅、数字化实训室、多功能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一应俱全。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技术装备,既满足了教学需要,也为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花团锦簇、静谧优雅的校园环境和精美独特的建筑设计,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全省知名综合高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创新管理篇:

综合性高中实现跨越腾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鄄城二中追随新时代的坚定脚步,生动地诠释了一所学校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2018年,刘效锋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2019年任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率领全体师生精心谋划,全面发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鄄城二中作为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并行的综合高中教育新模式,努力打造综合高中特色办学模式,在精益求精中创新发展。

“融入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校通过‘融入式党建’,把党建工作融入发展大局中,实现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同频共振’。”刘效锋说。学校党总支深入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突出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切实以党建引领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到哪里、组织就保障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致力于打造听党指挥、锐意进取、奉献拼搏、勇于创新的优秀教职工团队。

立足新时代,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鄄城二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聚焦组织力提升,引领学校推动新时代育人方式的变革。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红色文化教育,以史育人、为国育才,致力培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构建团队化、精细化管理框架

刘效锋上任后,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构建团队化、精细化管理框架。结合原有处室,实施学生处结合校区级部管理,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团结一致、效能统一的管理理念。每个级部设教学、政教负责人各一名,做好年级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考核工作。各级部独立运作,强化自主管理。

在创新管理的同时,精细落实也变成了学校的工作常态。学校每年都围绕教学和管理两条主线,深入推进教学科研和学风建设活动。校长带班督查、级部主任检查、学生会错时检查,全方位、无缝隙。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课、常规检查,还有各个学段的教学检测等,力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围绕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开展的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的“三新”研究,更是到边到沿、精益求精,精细管理、精细做事、精细落实。

让教师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新时代交给学校的重要命题。让教师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是鄄城二中与新时代同行的另一条经验。学校坚持“精神统领、文化引领、专家带领、同伴互助、自我研修”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思路,通过校本研修加大队伍建设的步伐,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示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手,层层选拔,一年一度的“青蓝工程”提高了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借助中职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全省远程研修、学校寒暑假集训的机会,成立新高考研究论坛、级部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高考阅卷名师等系列论坛,开展各类先进模范评选,多措并举,以生为本,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对有作为、有成绩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其感受到劳有所得的获得感和成功的荣誉感,更让其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学校多措并举,以激发教师奋发向上的精神内驱力为切入点,锤炼师德高尚、本领高强、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开创“普职融通”办学模式

鄄城二中依托综合性高中的优势,走普通高考、职教高考、艺体高考3条路,充分利用职专校区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施,摸索出了一条“普职融通”特色办学模式。

“具体地说,就是采取普通高中+艺术特长+职业教育的综合模式。”刘效锋说,学校因材施教,职专学生可以走高职单招,更多的学生参加职教高考(以前叫“春季高考”,简称“春考”),文化成绩要求相对降低,有了更多选择。退一步说,即使高考考不上,也学到了技能,有利于找工作;一部分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加艺术特长班,走艺术成才之路;一部分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参加高考。”

“普职融通”使学生在普高、职业教育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实现了文化课和专业课互促,实现了学生升学、就业、职教高考三贯通,为每一名孩子的多元成长和多层次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走“普职融通”道路,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普职融通”特色办学,硕果累累,使很多升本无望的学生升入了理想的本科院校。

2016年春考,化工专业45名学生,6人进入全省前50名。许文龙同学以总分672分的成绩居全省第7名。

2018年春考,31名普理学生高二转入春考护理专业学习,升本12人。还有1名夏考复读生,当年夏季高考总分270分,走普高高考升本无望,改学文秘专业,2018年春考该生取得了527分的好成绩,被济南大学本科录取。

2019年春考,17名普高学生,高三开学开始零起点学习文秘专业,经过9个多月的学习,当年17名学生全部升入本科院校。

2020、2021、2022三年高考,“普职融通”更是再创新高,升本人数和升本率连年攀升,尤其是2022年春考,文秘班65名学生全部被本科院校录取,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称赞。

普高教育篇:

以特色立校 靠特色发展

“实行普通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是二中普高教育的得力之策。”刘效锋说,学校把普通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走特色办学之路,成为众多学子放飞梦想的摇篮。

“发展道路千万条,适合自己为最好”是刘效锋的办学观点。针对生源素质的特点,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身体素质好,有些学生具有音体美发展的潜质,为了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助其成才,学校专门成立了音体美特长班,走“艺体升学”之路,与纯文化班齐头并进,形成异彩纷呈的局面。

对纯文化班主要是面向高考,授课的难度、深度、广度和频度都必须直面高考。对音体美特长班,必须根据学生平常训练时间多,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课堂教学必须强根固本,注重基础,联系高考,逐步推进。实践证明,二中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

今年,美术生陈继威专业成绩287.8分,以优异成绩升入武汉理工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王梓桐和冯一诺2名同学体育专业成绩取得满分100分,体育专业成绩96分以上的有5人、92分以上的有9人,体育专业最终有4名同学被鲁东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取得了二中传统体育升本的新突破。

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统筹三年规划:高一做好初高中衔接,夯实知识基础;高二科学安排选课走班,成立艺体特长班,把好人生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综合高中的优势,根据学生特点特长,部分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高三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学优生、特长生、边缘生、学困生,分类培养、分层施教,“一生一导师”,力求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更个性、更贴心、更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此外,学校依托各类联赛、写作大赛等活动平台,让有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天赋潜质的学生自我发展,教师做好引导点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各得其宜。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运动会、艺术节定期举行,年年有传承、岁岁有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他们对艺术和美的热爱与追求。

学校还通过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成立了校园广播站、音乐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舞蹈协会、武术协会、美术协会和书法协会等十多个社团。创立于1985年的“青鸟”文学社经过一代代文学爱好者的传承,已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排头兵、校园文化发展的独特风景线。

职业教育篇:

走好“职教高考”这条路

刘效锋说:“要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就应当将‘职教高考’的大旗竖起来。让家长明白学技术的孩子也可以考大学,让选择就读职业教育的孩子知道,中职上完还可以上大专上本科。”职教高考是与普通高考不同的赛道,为广大中职学生开辟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中职学生在这条赛道上奋力拼搏、追逐梦想,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职业中专秉承坚持崇德、尚能、敏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的办学思路,努力打造全市春季高考升学名校。2016年以来,每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长率在10%以上,2020年春考本科上线人数204人,2021年春考本科上线人数288人,2022年本科上线人数310人,其余学生也通过单招、春季高考等方式升入了高等职业院校,为我省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后续动力。

职业中专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服务和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2021年,为响应菏泽市推动核心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坚持全流程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的目标,鄄城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现在开设有药剂、护理、化工、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幼儿保育、文秘、会计事务、作物生产技术等10多个专业。

职业中专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的文件精神,加强校园规划建设,优化提升教育资源。2022年利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亿元,完成了实训楼、科技楼、办公楼、教学楼建设,总建筑面积45695平方米,对医药、护理、数控加工、智能焊接、电子商务等专业实训室进行升级或设备添置,同时升级校园信息网络,打造智慧校园。

职业中专重视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已连续八年承办市现代制造技术技能大赛。师生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20余人次、市级一等奖100多人次。

职业中专还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民生工程。四年来,养老护理等各类社会培训24000余人次,有力助推了乡村经济振兴。

自开办职业教育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和社会效益。鄄城县第一职业中专获得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中职学校、山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菏泽市职业教育办学先进单位、菏泽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岁月如歌,扬帆远航。回顾过去,二中人百感交集,七秩春秋造就了二中的辉煌,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大发展、办学条件的大改善、办学层次的大飞跃、办学水平的大提高,成功地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团结拼搏、勇毅前行的二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我们坚信,鄄城二中明天会更好! 通讯员 马传喜 记者 焦同帅

(本版部分图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