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炜华)今年以来,定陶区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意识。目前,全区上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共识,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明显。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省委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的文件下达后,定陶区委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移风易俗工作会议,成立了移风易俗专班;马集镇、孟海镇、半堤镇等11个镇街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设立移风易俗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全区341个村居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并进行了培训,制定了规章制度。
出台规定,规范行为。今年初,定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区民政局从6月1日开始,在逐镇街调研移风易俗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婚丧事操办指导意见》,各镇街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婚丧事具体规定。冉堌镇、杜堂镇等11个镇街的341个村重新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对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予以规范,并将“白事吃饭不摆席,一律一碗端”等新规写进《村规民约》,将花费控制在3000元以内。马集镇郭伯堂村借助村级公墓,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限定办事规模,出殡时实行用一个公共棺木、开一个追悼会、就餐一碗菜的做法,杜绝了大操大办和棺木二次葬,每年节约资金10余万元。
营造气氛,强化宣传 。为在全区营造为“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舆论氛围,定陶区在电视台开辟了移风易俗专栏,定期播发移风易俗稿件,在主要道路上安装移风易俗道旗500余个,341个村庄先后绘制大型移风易俗宣传画1800副;印发6万份《致定陶区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推行移风易俗的一封信》;镇街在各村播放移风易俗工作播音稿的基础上,在主要路口张贴宣传标语、刷写墙体标语2000多条,11个镇街利用国庆文艺节目宣传移风易俗160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
加大投资,建设公墓。为配合生态安葬丧事简办,定陶区加大了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定陶区共投资2000多万元,对镇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给予奖补。几年来,全区共建设公益性公墓29处,双墓穴达16000个,正在陆续启用。仿山镇邓庄村规划了占地5亩的山东省高标准林墓复合型村级公墓1处,投资8万元建造了高标准的石牌坊,对公墓道路进行了硬化,公墓周边和墓穴之间进行了绿化,建成双人墓穴300个。去世火化后,无条件安葬进公墓的村里无偿提供墓穴。
严格奖惩,督促落实。定陶区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坚持不定期暗访调度,每月明察暗访一次,年底评比一次,把结果通报全区,并及时掌握和公开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区纪委、民政局自6月份采取明察暗访、电视曝光、点名通报、公开评议等措施以来,进一步引起镇街主要领导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常抓不懈的轨道。黄店镇、张湾镇等镇街与村居签订了《移风易俗目标责任书》,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农村(社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严格奖惩,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半堤镇用哀乐代替响器,骨灰存放到骨灰堂,堵住了骨灰二次装棺的口子。
经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扎实有力的工作,定陶区移风易俗工作初见成效,白事由过去最少花费15000元到现在3000元左右,平均节省费用70%。今年以来,全区仅丧事就节省支出7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