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菏泽“非凡十年”文旅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全力推动文旅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掀开新篇章

本报讯 (记者 时苏建)10月8日,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非凡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芸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奋力推进文旅事业的发展情况。全市文旅系统牢固树立“综合文旅、创意文旅、品质文旅、惠民文旅、平安文旅”理念,接续奋斗、勇毅前行,让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文旅事业掀开新篇章。

十年来,精品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重大节点,新创移植改编100多部舞台剧目,30多个剧目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多个剧目入选国家级、省级扶持项目,40多个剧目参演国家级、省级重大展演活动。2017年,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落户菏泽。2018年,“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项目长期落户菏泽。

十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市图书馆、市民文化中心相继建成开放并启用,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持续完善,文化辐射作用、集聚作用进一步彰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目前,全市共有国有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21个、文化馆10个、美术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7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28个。“一年一村一场戏”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送电影下乡年均演出超6.5万场,极大丰富了群众日常生活。

十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定陶汉墓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青邱堌堆考古发掘荣获2018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菏泽古沉船等5个项目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16处文物点获评山东省文物“百大新发现”,十里铺北堌堆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十年来,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10处、达到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96处、达到124处,珍贵文物增加279件、达到1617件。全市现有人类非遗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32项、省级112项、市级345项、县级1003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2位、省级73位、市级420位、县级1156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一直居全省第一位,还颁布实施了全省首个地市级《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2处基地入选省级非遗研究基地、8处基地获评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6个乡镇被评为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数量居全省第一。菏泽非遗购物节、“曹州古韵”非遗实景演出等国潮国风成为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尚。

十年来,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先后出台印发多部政策文件,其中《菏泽市旅游促进条例》先后经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三十八次会议批准后,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菏泽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20—2025年)》《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0年)》等文件 ,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指明方向、擘划蓝图。

十年间,文旅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全市累计签约、培育特色文旅项目130余个,36个入选省级以上重点项目,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31家,旅行社增至81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零的突破。全市获评各类省级以上文旅新业态示范基地(园区)的企业、项目达到26个,接待游客总人次从2012年的1100.42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236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12年的65.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08.6亿元。

十年来,“中国牡丹之都”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文旅品牌创树工程,在央视黄金时段开展城市品牌战略宣传,创新推出《花样菏泽》百部微视频,多角度、全方位推介菏泽文旅资源。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开通推特、脸书等海外主要新媒体账号,面向全球推介菏泽。成武刻瓷、东明粮画等非遗项目多次赴境外交流,在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等多项重大外事活动中大放异彩,有力提升了菏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

十年来,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创佳绩。培育全民阅读品牌十余项,年均开展阅读活动3000余场次。农家书屋累计投资3300余万元,采购图书120余万册。中央、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全部完成,县级广播电视台全部达到一级台标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完成21.2万贫困户、3970个集中收视点设备安装。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城市数字影院达到40家,年度票房收入由2012年的300余万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