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第A1版:菏泽日报

大棚“撑起”致富路 合作社“种出”好日子

“这些菜花还有20多天就能成熟了,成熟之前的管理可要跟上,比如这些白色的菜花要用绿叶遮住,否则容易变黄,到时就卖不出好价钱了……”9月28日,在鄄城县什集镇杨岗村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菜花基地里,负责人孙永军正在为种植户们“上课”。

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杨岗村及周围乡镇的蔬菜种植户、购销户为主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商超”的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在孙永军的带领下,从最初的单一生产服务发展到产培研服务,如今已经走上了集生产、培训、推广研发、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发展之路。

2008年,有多年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的孙永军来到杨岗村,承包了200多亩土地。“那时候在家种的是‘大拱棚’,相对温室大棚要简易得多。”孙永军说,他用200多亩土地建设了20座“大拱棚”和2座温室大棚。

在温室大棚种植过程中,孙永军发现他以前的“大拱棚”种植经验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多次赴北京学习种植技术。后来,孙永军又扩建了7个大棚,成立了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聘用了周边30余名群众在大棚里务工。

2015年,由于种植蔬菜大棚的人越来越多,孙永军的蔬菜严重滞销。“这么多大棚花钱建起来了,种的菜卖不出去,看着一棚棚的菜烂在地里,我愁得整夜睡不着。”孙永军说。

后来,孙永军去济阳考察市场,发现那里的大棚不仅种植蔬菜,还种植水果,这让他眼前一亮。“回来后,我在大棚里种上了两个品种的葡萄,一个品种6月份成熟,另一品种11月份成熟,正好错开了葡萄大量上市的时节,销售非常好。”孙永军笑着说。

孙永军说,要想种好大棚蔬菜,光靠力气还不行,还要靠“科技”。如今,他的大棚里用上了物联网系统,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拿出手机就能看到大棚里瓜果蔬菜的长势。不论走得再远,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给大棚放风、控温,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物联网还能将瓜果蔬菜发出的“需求信号”传递到孙永军的手机上,比人为观感的数据更精确、科学。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富裕之后的孙永军于2010年成立了鄄城县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6人。合作社每年都开展专题技术培训,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共邀请省、市、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及高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20余人次,参与培训学员500余人次。

文/图 记者 仝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