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2年09月30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 刘瑞清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三个专题的五篇文章专门论述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追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的行动决心。

“人民至上”是指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民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国家一切权力,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治理权力的党和国家深深热爱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人民拥有国家一切权力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人民至上的实质内涵。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人民价值至上——就是要解决谁是主体的问题。我们党为人民而存在,人民就是我们党存在价值和行动的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除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各种考验,党内也面临很多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牢记人民、立足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解决为谁谋发展的问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代表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要始终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

人民力量至上——就是要解决依靠谁的问题。人民是我党的衣食父母,也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从小岗村村民冒着政治风险“分田到户”点燃了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到“温州模式”在商品市场中崭露头角;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席卷全国,到12个自贸区“先行先试”由点及面。这一切,都是人民力量的产物。要永远牢记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人民生命至上——这是人民价值的根本归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当前,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各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谱写不同的故事,中国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运筹帷幄,全国一盘棋,有效地遏制了疫情。中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生动展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人民发展至上——人民发展是人民至上的最终旨归。发展权是最重要的人权之一。人民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要更新理念,在制度设计中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要胸怀“人民梦想”,致力“人民生活”,践行“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党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群众信任与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谁立命、为谁谋利是一个政党的立场性、根本性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党执政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牡丹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