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2年09月27日
第A6版:新闻

抽丝剥茧 慧眼识病灶

—— 菏泽市立医院磁共振科工作侧记

医生为患者做磁共振

日前,记者来到菏泽市立医院磁共振科,主任徐夏荫及科室医护人员正围坐在磁共振室操作台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上跳出的一幅幅影像,不时地讨论着图像的定位、亮度、对比度、伪影、信噪比、分辨率等影像专业问题。

菏泽市立医院磁共振科是鲁西南地区最大的磁共振影像诊疗中心之一,是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单位、菏泽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科主任徐夏荫教授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菏泽市立医院放射规培基地主任。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的医技护团队。近年来,科室实施“人才创科”战略,相继从厦门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郑州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引进优秀硕士毕业生,为科室注入新鲜的血液。科室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发展,先后派出业务骨干赴北京协和医院、友谊医院、解放军第一医学中心等国内名院学习最新磁共振技术。科室实力雄厚,共有高端超导磁共振6台(3.0T磁共振3台,1.5T磁共振2台,乳腺专用磁共振1台)。科室除开展全身常规磁共振的平扫与强化外,积极探索新技术,相继开展了脑灌注成像、小肝癌特异性筛查、磁共振颈动脉斑块分析、臂丛神经显像、心脏静息磁共振检查与心肌灌注显像等新业务,部分技术达省内领先水平。

科室副主任刘俊华介绍,“科室除了开展全身常规磁共振的平扫与强化外,我们还积极探索新技术,相继开展了脑磁敏感加权成像、颞下颌关节成像、磁共振直肠高分辨力成像等新业务,部分技术在山东省内都达到了领先水平。”

“磁共振科的医护们,这次多亏了你们的心脏磁共振检查,我们终于找到了心脏病变的病因,可以正确施治了。”日前,一通来自菏泽市立医院心内科医师打给磁共振科的感谢电话。到底是什么,让临床大夫特意致电感谢?到底是什么心脏病变,查了那么久都无法确诊?又是什么磁共振新技术,可以精准及时的发现病变?

现年52岁的邵某,既往1年出现心前区不适的症状,每次持续几秒钟后恢复,其父亲、弟弟皆因心肌梗死去世。一周前查体发现心电图异常,邵某联想到其父兄二人的心梗家族史,倍感焦虑。为求进一步检查,他来到菏泽市立医院心内科就诊。

入院后,医护团队为邵某完善各种检查:冠状动脉造影(DSA)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各级冠脉分支大致正常;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左心功能稍减退并部分反流;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血检心肌损伤三联标记物均在正常范围内。

检查结果没有查出病因,可让临床医生倍感疑惑。邵某有心梗的家族史,属于极其高危的人群,不排除有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梗的可能。心内科大夫们清楚要想确诊,必须要做心脏磁共振功能检查和静息心肌灌注。恰好磁共振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此项新技术,医生便给邵某开具了此项检查,并在检查前两天对其进行心率控制和呼吸训练。

果然,在磁共振科医护高超的扫描诊断技术和邵某的高度配合下,准确发现了病变。在邵某左室前壁、心尖段间隔壁、心尖可见多发隐匿透壁型心梗。邵某最终被确诊为冠状动脉非阻塞型心梗,在临床大夫针对性改进完善心内结构治疗方案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现已康复出院。

近年来,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在发达地区,心脏磁共振已成为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心脏病一般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发病初期不会有太多症状,很多人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普通的X光片只能观察心脏的形态和大小,CT能够大致观察心脏的结构,而心脏磁共振重点观察的是心肌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可以及早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

徐夏荫指出,心脏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运用上优势明显,在观察心脏解剖结构、运动功能、心肌存活性、血液动力学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可以良好显示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脏形态学、功能学、代谢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特别在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脏肿瘤、心包疾病等疾病的诊断上具有独特优势,是心功能检测的“金标准”。

心脏磁共振检查是心脏磁共振功能检查+静息心肌灌注的简称,是菏泽市立医院磁共振科重点开展引进的新技术之一。目前已开展1年余,为菏泽市唯一开展此项检查的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近百人次的检查,并以燎原之势般发展。

据了解,科室共有各型磁共振仪6台,年检查量达7万余人次。提起未来,徐夏荫满怀信心:“我们深知技术乃立身之本、创新为发展之源,在满足常规基本检查需求之外,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将积极探索引进新技术,以一流的医疗技术水平,一流的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图 记者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