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这对新时期科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菏泽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菏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强化“三型组织”建设,增强科协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力提升“四服务”质量和水平,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全面开创全市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奋力谱写后来居上的崭新篇章。
做强“科创中国” 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市科协以创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搭好平台、架好桥梁、当好红娘,促进企业家“所需”与科学家“所能”有效对接,打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断点堵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菏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2021年6月,菏泽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
建立“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推进机制。“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工作已写入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2022年度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科协组建了联合工作组、科创联络员、“科创中国”平台联络员三支队伍,建立了“科创中国@菏泽”科技专家库,积极推广“科创中国”平台、中国科协海外专利信息资源库,精准对接40余家国家级、省级学会及海外科技社团,与1家全国学会、5家省级学会、1家海外科技社团签署合作协议。争取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13个,居试点市首位。争取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2支,面向菏泽开展服务。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市科协积极推动成立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成创新平台3个,争取省科协设立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协同创新基地5个,争取省级学会在有关企业设立学会服务站8个,设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工作站4个。推动成立了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采取党委政府支持,科协推动,企业主导,全国学会、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的方式进行建设。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使用市直事业编制,实现了管理模式、引才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截至目前,已引进硕士学位以上专职人才30人。
精准对接企业举办交流活动。市科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人才技术项目需求,组织召开高端化工、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座谈会。根据企业上报需求情况,深入重点企业及科研单位一线调研,准确把握第一手资料,为下步与国家级、省级学会精准对接做足功课。聚焦产业发展短板问题和企业实际需求,为企业创新发展量身打造系列活动。邀请300余位院士专家来菏参加活动,采取学术报告会+技术项目推介会+专家与企业对接会+实地调研的形式,紧盯企业难点痛点问题,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努力为企业与专家对接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新驱动助力工作成效显著。市科协联合“科创中国”平台发布“揭榜挂帅”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7个,涉及7个领域27个项目,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在2022“科创中国”年度会议发布的系列榜单中,菏泽进入“科创中国”平台—试点城市(园区)建设综合排行前十强(列全国第7位),推介传播前十强(列全国第1位)。市科协还被省科协确定为创新战略研究基地,菏泽海智基地、牡丹区、定陶区被省科协确定为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示范区,单县人民医院、成武人民医院被省科协确立为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服务站。市开发区、郓城县、菏泽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郓城玻璃研究院成功申报省科协协同创新基地,并在郓城举办山东(郓城)创新驱动发展高端论坛。东明县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菏泽市有才木瓜研究所、曹风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促成市政府与中国化学会签署共建“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山东高端化工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开展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推动单县成功申报为省科协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协同创新基地;与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对接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成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在单县、菏泽职业学院设立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工作站,与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举办了2021年山东省科协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启迪之星(菏泽)功能性食品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启动仪式暨专家企业对接会。市科协与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原菏泽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启迪之星(菏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8家企业被授予“全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站”站牌。
夯实组织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科协组织建设是科协开展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市科协始终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夯实市县科协组织建设基础,加强学会组织、企事业科协组织、科协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基层科协组织覆盖,促进科协组织作用发挥,科技工作者服务科协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夯实市县科协组织建设基础。9月20日,市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完成换届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和科协领导班子。同时,各县区已有6个县区科协完成换届,在换届过程中,县区科协对所有乡镇(街道)科协进行了整顿充实调整,与县区委组织部对乡镇(街道)科协主任人选按组织程序进行了考察,重新下文任命,乡镇(街道)科协均达到“四有一落实”,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地点、有专职人员、有议事规程。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市科协认真履行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加强对市级学会组织的监督、指导、管理、服务,研究出台了《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级学会组织通则(试行)》,依法照章办理有关审查、审批事项。目前市级学会已达68个,全市学会组织达到170余家,学会组织队伍不断壮大,市科协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市级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创新性开展学会沙龙活动,每期沙龙活动明确一个主题,各参加学会介绍工作开展情况,交流经验做法。
加强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市科协研究制定了《菏泽市企业科协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市级企业科协试点建设工作,用三年时间遴选50家企业科协开展试点工作。6月2日,公布了第一批菏泽市企业科协试点单位10个。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企业科协180个,园区科协4个,4所驻菏高校及市农科院、菏泽医专附院均建立了科协组织。
加强科协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在持续加强对科协系统干部的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市科协先后举办了党史教育辅导报告会、全市科协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等,专题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同时,还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实施“11344”党建工作法,举办科协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和各类培训活动,使全体科协干部的政治素养进一步提高。
深化“3+1”工作,提升基层科协组织能力。在吸纳“三长”人员加入科协队伍方面,市科协在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共收到各县区科协推荐“三长”代表106名,占代表总数的27%。县区科协通过组织换届、届中调整、成立新的科协组织等方式吸纳“三长”进入科协队伍,扩大“三长”吸纳范围,全市已有500多名“三长”加入科协组织。促进“三长”作用发挥。市科协积极动员以“三长”等关键人物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疫情防控、科普、学会等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在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奖等评选表彰活动时向“三长”人员倾斜,科协的课题项目优先面向“三长”设立,不断激发“三长”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强化选树宣传工作,紧密服务全市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市科协先后评选出优秀青年科技奖、优秀科技工作者、企业科协科技创新成果等奖项,并连续四年开展了“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宣传活动,评选出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组织媒体对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每年还举办菏泽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评选等活动,共评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622项。举荐淮海科学技术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人才或组织近170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抓好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市科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四服务”职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我市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服务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
市委市政府把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明确由市科协负责牵头筹建市高端人才智库。为促进智库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市科协起草了《关于我市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等21个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菏泽市智库人才工作联席会议,通过了《菏泽市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方案》等,围绕菏泽“231”特色产业体系完成市政府两批智库人才招募工作,确定了高端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185名专家入库,其中两院院士14名。
为进一步促进智库课题管理日趋完善,市科协印发《菏泽市智库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组织智库专家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咨询、论证和评估,提供的咨询报告、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数据等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231”产业体系中的热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通过市有关部门和智库专家征集了事关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156个智库课题,筛选出55个课题,陆续立项下达给各领域智库专家开展研究。其中,《菏泽市人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菏泽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菏泽市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与农业“新六产”发展研究》等9个课题已完结,并以《智库专家建议直通车》呈报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菏泽市新区规划》课题已经省政府批准,在省级鲁西新区设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在菏泽市打造山农酥梨产业战略高地的意见建议》获张伦市长批示并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菏泽市人才发展状况调查研究》课题报告还得到市委张新文书记批示;《菏泽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研究报告》得到张伦市长批示。
在海智基地建设方面,市科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已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德国、马来西亚6个国家设立了7个中国科协海智基地菏泽驻外工作站,共引进海智专家51名,开展合作项目29个。先后举办的澳中科学家创业协会菏泽行、中日智慧农业论坛、中德生物医药产业论坛暨专家企业需求对接会和中日(菏泽)智慧农业论坛等活动,对加快我市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进一步擦亮“中国科协海智基地(菏泽)”品牌。
建言献智活动精彩纷呈。市科协紧紧围绕我市“231”产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智库专家作用,通过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会促进我市企业与高层次专家的对接碰撞,开展技术、人才、项目合作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相继举办了中国(菏泽)高端化工论坛、第四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国家战略高端化工发展专题峰会、泰山科技论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21年中国黄河流域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交流会,开展技术、人才、项目合作服务,吸引了诸多海内外高效、各相关企业,各行业知名专家教授、院士的积极参加,对我市各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泰山科技论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6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参加活动,为我市带来了83个项目。2021年举办的中国黄河流域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菏泽乃至黄河流域梨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市高端智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油脂专家李培武研究员,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教授等针对牡丹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推动我市牡丹籽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引领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
举办中日(菏泽)智慧农业论坛时,市智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四位智库专家和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大西晓生教授等日方专家共同探讨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理念,交流智慧农业发展信息,共商智慧农业发展大计,对菏泽智慧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优“科普之翼”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全市科普工作,深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贯彻落实,科普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蹄疾步稳。市科协认真履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适时调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全市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强化重点人群科普工作。“十三五”末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9.5%,超目标完成了任务。2022年,牵头制定了《菏泽市“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
品牌科普活动精彩纷呈。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等品牌科普活动,不断创新形式,注入新内容,使传统品牌科普活动焕发了活力。市科协连续五年被中国科协和山东省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35项科普活动被省科协表彰为全省优秀科普活动,16个单位被省科协表彰为优秀组织单位。6项科普活动被中国科协表彰为优秀科普活动,5个单位被中国科协表彰为优秀组织单位。
青少年科技教育成绩突出。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菏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成功承办了第32届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科协荣获山东省科协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殊贡献奖。成功举办了四次菏泽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和菏泽市首届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已连续走进全市130所中学,为广大师生呈现了一场场科普盛宴。先后组织110名品学兼优、热爱科学的学生分赴11所国家重点高校参加科学营活动。
应急科普工作闻令而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市科协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加大疫情防控科普力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一时间利用全市各大媒体和市科协网站发出倡议书,班子成员带头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应急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科普宣传工作,通过“菏泽科协”微信公众号、市科协网站、科普终端等推送疫情防控科普知识2000多篇次,发放疫情防控科普知识挂图450套、疫情防控折页6000份、山东科技报1000份。各县区科协系统利用科普e站、数字科普终端、公众号、工作群等平台,制作或转发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累计2500篇次,受众达361.78万人次。同时,积极动员学会、企事业科协和农技协通过开展心理援助、科普宣传、物资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科普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已建成“科普中国e站”91个并完成升级改造。抓好科普中国APP、科普山东、“菏泽科协”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科普中国APP科普员注册人数达67507人;累计传播科普信息170余万次,全省地市排名第四位。
科普志愿服务队建设不断壮大。全市现有专业科普志愿队伍5支,县区科普志愿队伍10支,志愿服务队员1117人,先后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65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达5940小时,人均服务时长达60小时,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学生、城乡居民50.3万人次,有效达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目的。
科普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我市入选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约190项;建立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电子科普屏等科普设施的社区共233个。全市专业小型科普场馆达46处,在学校、社区建立了65个山东省数字科技馆地方工作站。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普遍建立了科普活动站、科普示范基地、电子科普屏、科普宣传栏或科普画廊、科普文化广场等科普基础设施。获得国家、省、市命名表彰的科普示范基地达40余处;菏泽市科技馆对外免费试开放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定陶、曹县、单县科技馆开馆运营。郓城县、鄄城县科技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成武县、巨野县、东明县科技馆均在规划建设中,市、县科技馆全覆盖目标即将实现。
体验科技惊艳 探索科学奥妙
菏泽市科技馆总建筑面积为15700平方米,设有儿童科学园、探索发现、生命健康、生态家园、智汇未来及禁毒教育主题展厅及临时专题展厅。场馆于2021年3月26日试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受疫情影响,截至目前,共接待观众10.2万人次,参观团体289个。
9月23日,笔者在现场看到,场馆有展品展项200余项,涵盖材料、机械、航空航天、电子技术、信息通讯、计算机应用、虚拟模拟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科学等多学科领域;配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4D影院、儿童影院、专业影院等6个特效影院,还配备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室、创客工作室等辅助设施。据科技馆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先后开展了常规科普展览、“科普进校园”主题活动、创客空间科普实践活动、各类实验趣味活动、各类主题宣传展览等活动。
立足特色展品,常规科普展览颇受大众欢迎。科技馆内小球矩阵、电磁大舞台、怒发冲冠、龙卷风、机械墙、绿色能源地板、动态地球、沧海桑田、全息牡丹、神经元、消化工厂、天鹅绒触觉、人体导电、血型和遗传、毒品陈列展示等特色展品颇受大众欢迎,备受好评。全息小屋、VR赛车、机器人表演为定时开放项目,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
深化馆校合作,“送科普进学堂”主题活动延伸了实体场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开馆以来,先后组织科普志愿者走进南城街道城南驿站“小荷学堂”、牡丹区北苑小学、牡丹区第一小学、都司镇白刘庄小学等开设“趣味科学小课堂”等系列活动21次,为孩子们送上了丰富有趣的科普实验大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启迪科学智慧、激发科学热情。
激发科学兴趣,举办创客空间科普实践活动。创客空间配备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教学用投影仪、创客操作台、交互平板等设备,以及用于焊接、打孔、粘合的多种创客工具,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每周末由专业老师授课,免费接受创客教育活动。自开馆以来,创客空间共研发童梦飞翔、小小工程师、电子制作等课程29节;研发“液氮秀”“神奇的光”科普剧系列2个;举办各类线下互动课程75节,中小学学生参与活动755人次。
开展各类实验趣味活动,展示科技魅力。每周开展一次快闪实验活动,活动从“策划选题”到“设计制作”再到“实验展示”,科学元素伴随整个过程,使儿童在体验中拓宽科学视野。目前已开展水中取画、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虹吸现象、不倒的易拉罐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喵博士活动是针对节假日开展的特色趣味活动,活动面向儿童群体,通过向小朋友们下发任务,小朋友完成展厅内展品的相关操作得到通关秘语后即可获得小礼品。今年上半年,喵博士活动共进行4场,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加。
依托临时展厅举办各类主题宣传展览活动。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举办了“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中国科学家精神”展览,2022年举办了“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览,以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线,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集中展示了钱学森、黄旭华等120余位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丰功伟绩。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我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及各大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等近万人次,各类团体参观36场次,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2021年举办的万有“影”力光影科普互动体验展,以贴近生活的“影子”为主题,从“艺术之影、自然之影、科学之影”三个维度依次展开。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体验“夜游花神”“彩绘皮影戏”“炫影之舞”“花开蝶自来”等互动展品,感受春日里曳影暄妍的百花,夏夜里浮光闪烁的萤火,感受来自自然的魅力。展览期间,万有“影”力光影科普互动体验展共接待各类团体52个,接待游客人数2.6万人次。
据了解,2022年10月,“超级生物”专题展览将在科技馆将举办,活动分为“不可思议的拟态”“生物多样性”“神秘黑暗区”和“绝妙的仿生”四个部分,聚集多种活体生物,奇异植物,以及超丰富的标本,包括鬃狮蜥、绿瘦蛇、姥爷树蛙、兰花螳螂、枯叶螳螂等特色动物,还有“科技”联动“自然”“手绘昆虫世界”等互动展品,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参与其中。
创新“11344”工作法 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建的“灵魂”和“根基”。菏泽市科协党组树立党建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鲜明导向,强化“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首要之责,探索实施“11344”党建工作法, 争创模范机关。基层党建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授予“红旗高扬”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全市基层党建“红色品牌”创建工作示范点。
坚持一个统领。市科协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做好机关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坚持党建统领,建立工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丰富组织活动,强化服务保障,以党建促创新,以党建促提升,以党建促发展。
围绕一个中心。把“创建‘红旗高扬’示范党支部、打造模范机关”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建设模范机关”这个中心任务,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凝心聚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抓好“三个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党建阵地建设是“硬件”建设,规范设置党务公开栏、党员量化积分公示栏、党员风采栏、廉政教育栏、文明创建宣传栏、四德榜等,设置党员活动室、图书角、荣誉栏。党建制度建设是“软件”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与组织生活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任何工作都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党建新手段建设是“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系统,党组织关系转接、管理、错误信息整改、新党员培养发展等工作一律在线进行;充分使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在线的学习功能,市科协学习强国活跃度保持在100%,载体功能发挥成效显著。
做到四个促进。抓党建促作风转变,把纠“四风”、树新风贯穿模范机关建设全过程,大力倡导“严真细实快”作风,实施“五比五看”大竞赛,市科协荣获2020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1名党员被评为“菏泽市优秀共产党员”、1 名党员获得“菏泽市担当作为先进个人”称号。抓党建促业务发展,在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招才引智、智库建设、高端咨询、学会活动、科普教育、科技馆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基层组织能力“3+1”建设在全省推广,市县科技馆建设全覆盖工程被山东省科协评为2020年度改革品牌项目,高端学术交流活动让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为菏泽牡丹产业、煤炭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把脉问诊、献计献策,“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排名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和2021年争取到“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分别为9个和113个。抓党建促文明创建,充分发挥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示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和文明建设“双促共建”的目标,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双城同创”、文明劝导、义务劳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宣传《菏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牡丹花开”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科普宣传、“防诈骗金融知识宣传”等活动,实现机关单位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抓党建促扶贫攻坚,在“万名干部下基层”“四进”攻坚行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市科协先后派出5名党员骨干驻村工作,市科协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先后19次到包帮村调研,坚持“一村一策”,为单县莱河镇徐海村等5个村镇制定30余条帮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24项。
夯实党员“四个基础”,即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监督基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常态化学习。通过参观红色基地、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参加培训班、举办科协系统能力专题提升班等方式,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党员的业务能力;通过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做好党员的日常管理;通过灯塔党建在线山东e支部,全力推动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党员日常管理的水平;通过为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为困难党员捐款等方式,做好党员服务,及时将优秀党员评选、党员量化积分、党费收缴等内容进行公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承诺”全部上墙公开,实行全员互相监督;建立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扯袖子”“咬耳朵”;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党组书记做到“三带头、三亲自”,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平时注重交心交流,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党员化解思想堵点,疏解不良情绪,促进党员身心健康。 (本版照片为资料片)
通讯员 刘海鹰 记者 马琳 时苏建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