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2年09月21日
第A6版:文学副刊

停止晚读,出门看云

武华民

不知从何时开始,晚上睡觉前看一会儿视频就会酣然入睡,可昨晚的一个视频,却让我辗转反侧。

视频是由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视频里,云南一所学校的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傍晚时分的远方天际,有一片七彩祥云十分的美丽。她立即冲进教室对晚读的同学们说:“大家先暂停一下,一起到屋外看云彩。”

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呼啦啦都涌到了走廊上。虽然有栋教学楼遮挡住了视线,可同学们在走廊的另一端,还是看到了平时很少见到的美丽景象:夕阳下,云块被雕刻成一块层次分明的七彩彩带,彩带升腾着、挥舞着,那样的耀眼美丽。太阳西下,彩带也渐渐舒展着,飘移开去……同学们静静地看着,若有所思。

课后,有人和李老师说起这件事,李老师说:“能看到七彩祥云,是一件很幸福、很幸运的事情,这么美好的东西,大家要一起分享才好。”

放下手机,我沉思了许久。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学会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同样不可或缺。李老师深深懂得,教育的本质不是装满,而是点亮孩子们的眼睛。

我想起了自己六年前在一个民办学校工作的经历。在我的印象里,民办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这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相对来说更紧要一些。

到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也确实感觉到了那种自上而下的紧迫感。校长从教四十年,是一位资深的数学老师。他在提升老师教学水平上舍得用实招,在抓教学和日常管理上想尽办法,尤其对落后学生转化提升上铆足了劲。

但是学校的做法,有一点让我感到有些费解。这个集中、小学两个学部于一体的学校,设有一个部门叫宣传活动部,部长是校长助理,我当时是副部长。这个部门其中一项职责就是开展社会活动。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人人会包饺子,连续十年在冬至那一天组织开展“饺子文化节”,邀请家长来校和学生一起包饺子,共话父母子女亲情。学校各年级的家长微信群里,经常交流学生在家做家务、学习生活的影像资料。学校每年还拿出数天时间,分批组织体能训练和徒步十公里拉练。走进千里之外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观看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感悟校园文化和名校氛围。邀请考进名校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组织参观当地的科技馆,开设机器人兴趣辅导班……

那时,我还担任校报的编辑工作,常在校报上刊发家长的信件。许多孩子周末回家后,帮父母系围裙、主动做家务、到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刚开始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后来成了孩子们的自觉。家长来信的字里行间,纷纷诉说孩子勤快了,主动承担家务活,也懂事多了,喜悦之情流于纸端。

这所学校既重考试分数,也把做人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为此付出了长期努力,令我印象深刻。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老师的某些举动,学生有的会记一辈子。多年以后,长大的孩子也许会忘记课文中的句子,却可能会记起教室窗外的风景和一起看风景的那些人。他们每每回忆起来,是“老师让我看到了七彩祥云”“学校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善于启发情商。

世界的灵动和丰满、精彩和未来,并不都在书本里。停止晚读,出门看云,也许能为孩子打开一扇更为精彩的人生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