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故里,文亭湖畔。目前,成武县小小医疗耗材不断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成武县产业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
“县里大力推进医疗产业发展,给我们每个企业都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山东奕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德友自豪地说。2019年开春,一直在外奔波的常德友响应家乡“返乡创业”号召,回到家乡成武,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和品牌,开发研制生产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植绒拭子等产品。
近年来,医疗产业逐渐成为成武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成方连片,呈现集聚化、多元化、研学化态势的产业园,占地面积超过2000亩,形成了集科技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加工、内外贸易于一体的新格局。县委县政府“筑巢引凤”,不断吸引企业150余家入驻园区,生产医用一二三类产品30余种、150余种型号,不断助推成武县医疗产业由低端医疗耗材向中高端医疗器械迈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医疗产业体系和竞争优势。
目前,仅一次性负压采血管、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年产量就稳居全市第一,占山东省总量的70%,产品销售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俄罗斯、德国、缅甸、老挝等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先后获得“中国著名品牌”“中国3·15诚信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单位”“国际马德里商标”等荣誉称号,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高度认可。
成武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产业与创新高度融合,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促使产业园内企业与国内多家知名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强强联合,为医疗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山东奕泽也在这场创新“战役”中走出了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它把小小一次性使用测试器做足了文章,不但助力抗疫,而且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位于成武医疗产业园的奕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起初只是做一些普通的医疗耗材,经营不温不火,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家企业瞬间觉醒。“一定要有所改变,为社会担当责任。”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常德友如是说。
面对疫情多点爆发、点多面宽、传染迅速的危机局面,全国各地核酸检测力度加大,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企业,这场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可常德友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们一直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发展理念,在产品细节上下功夫、求创新,不但让企业在节约成本上有所作为,同时让医务工作者在面对繁重的核酸检测时轻松应对,减轻负担,为疫情防护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年间,该企业不断捐款捐物、修桥铺路、打井办电,累计向社会捐款达500余万元,赢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常德友下车间、进基层,仔细观察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情况,常常一待就是一天,他在核酸检测现场仔细观察、悉心揣摩,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给了他创新的灵感,而正是这种对产品研发的执著,改变了企业的认知,从而带动了行业的进步。
一次性使用采样管从容量30毫升到20毫升、从原来的大口径到现在的小口径,从瓶盖凹陷式设计到平面式改变,这些独特的设计和结构工艺改进,确保了不漏液、易操作。正是这个小小的创意,不但每支采样管节约2分钱,而且方便了医务人员操作,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这个小小的创新,节省了大量资源,带动了行业进步,也为抗疫防疫、保民生保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2000余人就业,年生产总值超过了20亿元,雄霸全国同类产品70 %的市场份额。
“我们将持之以恒推进产业创新,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让医疗产业成为县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武县委书记黄福常坚定地说。
记者 王重庆 通讯员 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