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崔晓燕
大变革迎来新时代,新时代带来新课题,新课题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向何处去?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新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克服种种困难,摆脱诸多危机,保证持续发展,实现奋斗目标,我们需要物质基础、社会条件的保障,更需要指导思想、精神旗帜的引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正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新时代,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提供了最新教材。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读懂弄通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更感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这是思政课教师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当前国事、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时势洞察力的好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 做好明道、信道的传道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读懂用好这部重要著作,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不断增进对过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什么能够成功和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进而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的理解,在今后的思政课堂上能够更好地为青年学生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理,更能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之理。
二、讲活育人、育才的“大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把“大道理”讲深讲透是思政课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延续前三卷的新文风和叙事风格,无论是论述宏大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还是直面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矛盾和挑战,抑或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地回应民生诉求百姓关切,总书记都能举重若轻,在旁征博引中、在循循善诱中给出入情入理的分析,深入浅出的阐释。这为我们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让“大道理”深入浅出,让“大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道理的“接受度”,确保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学懂弄通做实。
三、育出自信、担当的好青年
青少年的成长问题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多次提及青年的教育与培养的问题。其中,第十三个专题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在思政课堂上,面向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希望新时代青年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这正是思政课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善用“思政大课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讲理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讲好科学大道理、回答好现实大问题、把握时代大趋势,方能推动学生实现大发展,并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思政课”要有创新意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的奋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