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2年09月15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用精品力作描绘新时代文艺新内涵

赵海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深刻阐明优秀文艺作品对文艺工作者和时代的重要意义,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越来越深刻地领会到,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文化建设水平,需要把准普通百姓关切点,抓住社会发展关键点,激发思想情感共鸣点,创作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真正担负起满足人民精神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光荣责任。

新时代提出文艺创作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面对越来越明显的泛娱乐、短平快文化发展态势,尤其需要高质量、严肃性的文艺作品,需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普适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需要保持历史的耐心,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人民实践,立足民族精神,立足历史变迁,立足时代发展,守正创新,笃定恒心、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新时代赋予文艺创作新使命。新时代文艺创作,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近年来,我国推出一系列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的艺术作品,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从《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片,到《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一系列优秀电视剧;从深刻展现中国文学的小说《人世间》《牵风记》,到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谷文昌》、豫剧《焦裕禄》《风雨故园》《大河安澜》精彩纷呈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新时代文艺发展中,需要持续将目光聚焦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乡村振兴等新时代伟大社会实践中来,从时代之变、中国之治、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引导观众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格局观,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新时代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积累了无比厚重而广博的中华文化,也是文艺创作的精神之源、思想宝库,需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实现了完美契合,从《典籍里的中国》《唐宫夜宴》《经典咏流传》一批批追寻中华文化底蕴的节目,到《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只此青绿》等创新风格流派、形式样式的精品力作,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正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