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仝志华)9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城 共建美好新菏泽”市城市管理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市城市管理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举措、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本轮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围绕城市管理职责,明确“常态保持环境卫生水平、园林绿化水平提升、市政设施修复、市容秩序规范、停车设施规范、线杆线缆治理、户外广告整治、背街小巷整治和网格包联、路段包保”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创城工作开展。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城市管理系统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城办,抽调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创城工作推进。建立常态化调度工作机制。随时进行现场督导调度,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开展。建立包联日工作机制。将包联网格划分小网格,分别压实。确定每周三为网格包联工作日,每个包联工作日,分别到包联网格开展创城工作。建立包保路段机制。抽调精干力量,分别包保重点路段。明确包保人员“联络协调、排查问题、交办问题”等职责任务,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建立问题交办机制。坚持直面问题抓创建,紧盯创城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短板弱项,建立工作台账,列清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时限清单,采取销号工作法,强力抓好问题整改。建立督查通报机制。以问题数量和整改完成比例为指标,每周对各工作专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打分考评。
截至目前,城区共完成绿化裸露土地治理8.3万平方米,行道树补植工程1200余棵,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8平方米,城市景观和市民幸福生活指数进一步提高。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达到1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8500吨,印发《2022年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有序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达到1924个,覆盖率达到41%;合理配置垃圾分类设施,全市配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约65.5万个,建成改造分类垃圾亭322个,建成农村资源化处理站81座,配备大中小型分类运输车辆约1460台,建设餐厨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290吨。全面加强停车实施管理,施划机动车停车位1万余个、非机动车停放区4万余平方米;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建立“共商共治共享”的常态长效城市治理机制上,提请市政府出台了《菏泽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暂行办法》,全市签订责任书2万余份,有效调动了沿街商户和单位参与城市治理的主动性,市容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以“创则必成”的信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创建任务落实,着力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