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对于郓城县张鲁集镇三合村的周东宁一家四口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此时,一家人正热热闹闹地张罗着往新家中摆放家具。原来,今天是一家人搬入四间亮堂大瓦房的乔迁之日,虽然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但一家人开心的笑声却充满了整个院子。
“70后”的周东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丈夫是个电焊工,她在家里种着4亩地,照顾2个孩子上中学。两年前村里办起了箱包厂,周东宁闲暇之余就去箱包厂上班。“村里妇女平时就做针线活,再经过老师指教,很快就能上手。”周东宁在三合村箱包厂流水线上熟练地加工着手提箱包,身旁摆放整齐的半成品便是她上午工作的成果。“我算是最早的一批员工了,现在已经比较熟练了,上个月到手工资4500元。”说话间,周东宁露出了农村妇女特有的质朴笑容。
“周东宁两口子都是踏实肯干的老实人,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就盖起了4间堂屋的院子。”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国介绍,以前的三合村几乎是个“空心村”,村里年轻力壮的都在外务工,就算有年轻的妇女留在家中,除了平时干农活照顾孩子上学,其余时间也是闲着无事干,邻里之间还经常发生矛盾。
张春国想着怎么能让三合村有人气,村民有奔头,经过多方走访了解,他积极动员在外地服装厂务工的仲翠如夫妻回乡创业。“俺一直在外打工,孩子都是他奶奶照顾,之前也想着回家,但是回家又能干啥,心里也没底。”仲翠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春国,张春国也陷入了沉思。
“让人家回来能干啥?”张春国经过多方打听,邻镇有个村委会领办的箱包厂经营得不错,他就拉着仲翠如夫妻一起去考察。仲翠如本身就是干服装的,所以专业也对口,经过多方考察后,夫妻俩便回乡办起了箱包厂。
这期间,张春国也是忙着跑前跑后,招工、进设备、找销路,经过两年的发展,箱包厂从最初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可容纳40余人的小工厂。
“箱包厂能办到现在这个规模,我们想也不敢想,不仅我们挣了钱,还带动了村民挣钱,像周东宁家盖起了大瓦房,张欣家也买了小汽车,大家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我们也想着明年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仲翠如笑着说。
两年来,经过张春国以及村党委班子的努力,村里不少“人年轻、懂技术、有门路”的村民开始返乡创业。现在村里不仅有箱包厂,还有了制门厂、辣椒种植基地等,带动村里1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以前的“空壳村”现在是越来越有人气,越来越有奔头了。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张鲁集镇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富民,以‘留住’‘用好’产业发展人才为重点,多举措用力,不断优化镇产业人才结构,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再振兴。”张鲁集镇党委书记苏亚楠说。
文/图 通讯员 孙稳娜 记者 孙涛 张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