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8日
第A3版:时事新闻

○节气里的中国○

立秋:夏色收 秋声动

今年8月7日为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事实上,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俗话说:“热在三伏”,立秋往往还处在中伏,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气爽,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等到白露前后。“秋后一伏”,这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难熬”的,对农民和农业来说也是宝贵的。

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今年是晚立秋,虎年可能会遇见“秋老虎”,怕热的人自然更喜欢“早立秋,凉飕飕”。但对农事而言,却是“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因为如果农历七月立秋,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长势好、产量高;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天气很快要变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

“立”,就是开始;“秋”,就是禾熟。立秋首先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从南方到北方,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迅速膨大。所以立秋之后,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农谚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每一句农谚背后,都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农业知识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就是说立秋时节,棉花及时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可以减少烂铃落铃,促丰收;“七挖金,八挖银”,说的是立秋前要赶紧锄草、翻土,这样立秋以后杂草就不能生根了,秋挖可以“斩草除根”,疏松土壤,蓄水保墒。

说起立秋养生,民间有“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秋季适宜人体进补,立秋后一段时间内暑气仍盛,湿度也很大,人们会有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夏季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油腻,宜食清热健脾、利湿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香蕉、梨等。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