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9日
第A8版:民生·新闻

心存感恩 回馈社会

——记“省级文明家庭”常凤灵、徐长国家庭

7月27日,在巨野县常凤灵剪纸工作室内,30余人正专心剪纸,制作一批剪纸订单。而他们的带头人——常凤灵,正是战胜生活苦难,回馈乡邻的“省级文明家庭”荣誉获得者。

1993年,常凤灵与徐长国走入婚姻殿堂,未曾想第二年,不幸就降临到这个家庭。丈夫徐长国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种特别难治的血液病。

“当年去省中医院和省立医院检查,医生让做骨髓移植。当时家庭条件不好,无法拿出几十万元的移植费,在济南住了几个月院,因费用太高,我们就选择回到巨野县医院做保守治疗。”常凤灵回忆。

回到巨野后,徐长国病情突然恶化,一直高烧不退,为避免他与外界交叉感染,常凤灵在病房里为丈夫端屎端尿,不嫌苦不怕累。

虽然家庭已不堪重负,但她下定了决心:只要丈夫还有一口气在,再苦再难也要为他治病,与患病丈夫不离不弃。

“在县医院待了一年多,为减少开支,我们回家吃药打针;为了省钱,我学会了打针;为了挣钱,我不分昼夜加工衣服,赚取加工费。” 那段时间,常凤灵的体重迅速从130多斤降到90斤。

在常凤灵的坚持和悉心照料下,八年后,徐长国经过诊断,确定再生障碍性贫血基本治愈。但是,他因为长年吃激素药,开始腿疼,最后去医院检查,是股骨头坏死。

面对又一次的打击,常凤灵不但没有倒下,还劝丈夫:“不要紧,就算你走不动了,我用轮椅推着你。”就这样,她一边照顾生病的丈夫,一边挣钱养家。

徐长国状况逐渐好转,五年后,终于扔下拐杖,摆脱病魔的纠缠。生活好起来后,常凤灵一直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的帮助,她下定决心要用一技之长去帮助乡亲们挣到钱。依靠年少时学到的剪纸技艺,她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起来,将剪纸由原来单一的艺术收藏转向市场需求,成为发财致富的一门技艺。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她先后为1000余人免费培训剪纸和工笔画技术。如今,其工作室提供超过500个居家就业岗位,均为巨野县柳林镇周边村民,其中包括残疾人和留守妇女。

“既让大家有了一份家庭收入,也能更好地让剪纸技艺得以传承、发扬。”常凤灵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的身份说。

常凤灵深知,要想把剪纸技艺做大做强,创新是关键。她结合本地文化,将剪纸和工笔画结合,创造出了剪纸衍生品、文创产品、剪纸服饰、套色剪纸等。其作品《百鸟朝凤》获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全国剪纸大赛金巧手奖,《国色天香》获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作品《365祝福》《吉祥娃娃》获十二届山东旅游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等。

现在,常凤灵家庭慢慢地好起来了,事业也越来越有起色。她不忘丈夫生病时大家的帮助,先后资助几十万元,帮助三个患有和她丈夫一样疾病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筹钱进行骨髓移植。

常凤灵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和群众的赞誉,荣获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创新创业之星、第七届菏泽市创业大赛二等奖等;获得“山东好人”“菏泽市道德模范”“菏泽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剪纸给我带来了快乐,也成为我的精神支柱。”常凤灵说,会将剪纸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 付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