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华
2021年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多个地区相继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郑州挺住!河南挺住!驻豫广大解放军官兵、消防救援人员、众多的社会救援团体、志愿者等,“团结一致,抗击洪魔”“风雨同舟,共筑家园”,一个个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画面,把我拉回到1983年夏天南京抗洪的日子里。
1983年7月中旬,长江流域特别是上游持续降雨,长江水位上涨。南京市大厂区长芦乡一处圩坝突然决口,下关码头告急——百余万人口的南京古城岌岌可危。所有驻宁部队按照军区指示,做好抢险救灾预案,整装待命。
我所在部队属南京军区后勤部十六分部汽车32团,驻地位于南京东郊马群。由于连续几天的降雨使天气更加潮湿闷热,晚上我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突然,团司机训练队(以下简称司训队)院子里紧急集合哨声急促响起,战友们睡意全无,赶紧披挂上阵穿上雨衣,跑步到院子里集合。司训队队长站在雨水中大声宣布上级命令,原来,南京市区的下关码头有江水溢入城内,我部奉命前去加强堤防。运送铁锹等后勤物资的军车已先我们一步出发,我们司训队加上其他连队几百人员乘军车紧跟其后,几十辆军车在雨幕中呼啸冲出军营,浩浩荡荡向下关码头驶去。
下关码头一带路面有明显积水,都是从长江里漫上来的,有首长在分配抢险任务。南京军区基建工程兵主要负责江北一带,军区后勤部所属驻宁部队、临汾旅179师、汤山炮兵等部队都接受了抢险任务。
我望了下长江江面,那近在眼前一望无际混沌的江水打着一个个旋涡向下游咆哮冲击而去。长江下关码头堤岸原来是放着一米高左右的沙袋的,由于长江洪峰来临,仍有多处江水漫过沙袋墙流向市区街道,必须尽快加宽加高。我司训队领受的任务是,负责在下关码头东南方向的一片开阔地里掘取那里的沙石土,装进编织袋后由军车拉到下关码头一带,由那里的战友们负责加固江边堤防。
战友们两人一组,一个拿铁锹铲土,一个张开袋子口接土,装满后两人齐声喊“一二三!”一起把袋子扔进车厢里。雨还在下,雨衣外边是雨水,雨衣里面是汗水。早晨没有吃饭,再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战友们的肚子咕咕作响。还好司务长及时从市里买来蛋糕和汽水送到工地上,每人四块蛋糕一瓶汽水,真是雪中送炭,战友们狼吞虎咽。我真是饿了渴了,三口吃掉一块蛋糕,一口咬掉汽水瓶盖咕噜咕噜一气喝掉半瓶。李先云班长嚷着我说:“喝恁快干啥,要剩下点,我们干活的时间长着哩!”我摸了摸腰间的军用水壶,里面带的水也快喝干了。吃过东西,战友们就像闹钟上足了发条,生龙活虎地干起来。
过了中午,司务长仍是送来了蛋糕汽水。他对我们说,下着大雨在菜市场买不到菜,也不好意思麻烦地方上的百姓,先将就着吃吧。
远处几栋楼房的阳台上,有许多市民在朝我们挥手呼喊,隐隐听到“解放军辛苦了!”从凌晨干到晚上,吃东西时间就是休息时间,战友们个个都成了泥人,绿色军装变成了迷彩服。欣慰的是,下关码头沿岸江边的沙袋墙明显比原来宽了高了,江水就像是被驯服的烈马乖乖向下游流去。根据现有水情,首长指示我部回马群驻地修整待命。回到马群天已经蒙蒙亮了,雨也似乎小了些,战友们脱掉泥水军装赤条条地躺在床上沉沉睡去,一觉不醒。我一觉睡到下午,洗澡时才知道,两只手都打了血泡,当时竟没感觉到疼。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哪里有灾情,必有解放军冲锋在前奋不顾身的身影。我骄傲,我曾经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