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4日
第A6版:健康·广告

田效卿始终认为,医生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就是“学无止境”——

泽被桑梓 大爱无悔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枫叶正红院区副院长田效卿小记

在骨科临床中老年人股骨骨折比较常见。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家人是既焦急,又伤心。焦急的是老人年龄大了伤筋动骨,让人心疼;伤心的是老人备受病痛折磨却又似乎别无他法,让人忐忑不安。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医生会对亲属委婉地说“老人年事已高,知道你们家属不忍心老人挨刀,要不先回家养养”。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菏泽市中心医院)枫叶正红院区副院长田效卿表示,过去受医疗技术、仪器的束缚,骨科多采取夹板方式治疗骨折,对年轻力壮者效果明显,对老年人可就因人而异了,且大都会留下后遗症。当遇到患者家人犹豫不决时,自己会积极与患者家人沟通,引导患者家人从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出发,采取科学的手术诊疗方式,避免一些老人因保守疗法可能带来褥疮、瘫痪在床等事情的发生。

在当时,敢为一些老年骨折患者“下刀”是冒着极大医疗风险的,现在有时回想起来,同行们还不禁为田效卿的“胆大”捏把汗。他说:“当时,就一门心思想着治病救人,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医闹等情况早已置于脑后。其实,就像我们开展的椎间孔镜手术,就是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不仅解除了患者的奔波之苦,更从根本上在缓解了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田效卿常常自勉:“医学容不得一点马虎,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与时俱进,因为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田效卿始终认为,医生从事的是仁德之术,就如人们津津乐道的“大爱无疆”——

“我曾祖父人到中年就没了,现在想起就感到这与他从医经历不无关系。”田效卿说,常听老年人说曾祖父行医时,为患者看完病,患者家人总客气地说“烦劳先生特意跑一趟,在家吃个饭再走”,这时曾祖父会抹一下嘴笑说“不了,吃过饭过来的”,其实老人晓得庄稼人地里刨食日子的艰辛。长此以往,落下了胃肠病的毛病,最终也是老于此病。

耳濡目染中的故事,也深深地影响着田效卿。一天下午,他做完手术从更衣室走出来。这时,一位患者家人三步并作两步地小跑过来,眼含热泪地低声说:“大夫,俺那老头病得急,现在能给俺做手术吗?”田效卿说:“因为做了一上午的手术,我也很疲惫,而且肚子也叽里咕噜地直叫唤,可看到患者家人焦急的心情,我赶忙安排医护人员准备手术,给患者做完手术已是下午四点多了。”

田效卿把老年人骨折形象地比喻为“人生最后的一次骨折”,只有科学的诊疗,才能让患者丢掉拐杖,找回健康,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的痛苦,也给社会解决了负担。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医者的初心,或许正如古人所倡的‘不为相,便为良医’的人生真谛,就是解除老百姓的疾病与痛苦,真正为人民去服务。”

田效卿始终期盼,天下无病人,大家都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下——

田效卿表示,医者“德”字为先,因为一旦“德”缺失了,挣得再多的钱,也成了行尸走肉、挣钱的机器。当然,“才”缺失了,延误了患者病情,也如杀人一番,危害更甚,所以“德”“才”同样重要,没有“轻”“重”之分。

工作之余,田效卿常会到病房转转看看,叮嘱医务人员多备些陪人椅床,让患者家人累了有个休憩的地方。他说:“要说患者痛苦,其实痛苦的还有其家人,他们不仅为患者忙前忙后,还在为患者遭受的病痛身心疲惫。小时候,我家院里有个伙房,遇到患者看病,耽误饭点,伙上还会提供可口饭菜。古人尚能‘医者父母心’,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

田效卿认为,“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怕架上药生尘”,在现实社会中只有生意才希望顾客盈门、门庭若市,从事“医生”这份职业,就不希望人们得病,这是医者的德性,更是一名医者的良知。

记者 孟冰 通讯员 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