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3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马集镇:“两新”融合发展 加快乡村振兴

文化健身广场干净整洁,绿地公园生机盎然,一个个企业红红火火,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村庄温馨宜居……

定陶区马集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产业,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了乡村振兴“梁堂模式”“袁堂路径”,万亩“新六产”产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6月6日,记者在定陶区马集镇采访,切身感受“两新”融合试点乡镇乡村振兴的蝶变。

打造中心小城镇

“一麦赶三秋”。麦收时节,在马集镇梁堂行政村,却没有一家村民忙麦收。一排排楼房在绿化树的映衬下干净整洁,让人感觉温馨舒适。66岁的马俊成和老伙计韩彦方正在小区的文化长廊里悠闲地拉呱。

“村里4000多亩地都流转出去了,年轻人到企业打工,上了年纪的到农业产业园打打工,一天挣个百儿八十块钱。”马俊成告诉记者。

提及入住新小区后的变化,韩彦方接过话茬:“原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现在雨天不踩泥,晴天有洒水车,干净又卫生;小区各个路口都有监控,派出所就在对过,可安全了!”

村西,新建的11层马集卫生院综合楼格外引人注目,马集镇中学教学楼清晰可见。

梁堂行政村原来距镇驻地较远,基础设施较差,空闲宅基地多。马集镇围绕高标准打造中心小城镇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先后将梁堂、张圈行政村搬迁至镇驻地的马集中心片区。中心片区一期建设25栋2+2复式住宅楼,3栋5+1多层住宅楼,2栋老年公寓楼,建筑面积107501万平方米。二期20栋10+1高层、1栋17+1高层住宅楼,建筑面积112568平方米,已全部建成入住。

力本屯中心社区计划安置1.5万人,目前一期已建成楼房14栋。实施高标准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80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10000平方米主题绿地公园、6000平方米农贸市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陶区公益生态陵园,硬化道路10.2公里,铺设雨污管道15公里、自来水管道10.3公里、标准化供电线路8公里、天然气管道11公里,安装路灯280盏、监控探头90个,周边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医院、超市、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15分钟社区生活优质服务圈”正在形成。

产业聚集兴乡村

“我们上一批的生猪刚出栏没几天,这一批十万头猪仔正准备进场。市场行情很好,可以说供不应求。”新好农牧生猪养殖基地财务经理付瑞龙对记者说。

马集镇招引的新好农牧生猪养殖基地、新好饲料、海鼎饲料、海鼎生态养殖等产业项目,成为该镇主导产业。

新好农牧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总规划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生猪养殖基地一期、二期和年产18万吨饲料项目。

海鼎生态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2.75亿元,总规划面积500亩,包括海鼎饲料一期、海鼎生态养殖和海鼎饲料三期项目。

此外,梁堂社区阳光玫瑰葡萄,白菜王庄蔬菜,刘庄、蔡楼、裴庄、范庄、大李家粉条粉皮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

“马集镇以新好农牧、海鼎生态养殖和袁堂采摘园为龙头,建设百亿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产业园项目,最终形成一个产值达50亿的产业集群,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实现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定陶乃至省级畜牧产业新高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马集镇党委书记孔磊说。

文明乡风润心田

驻足马集镇马楼村广场,古朴而庄重的感觉扑面而来。西部明朝监察御史马应梦的塑像巍然屹立,东部洪拳大师马春兴演武场开阔敞亮,中间由凉亭和廊道贯通,一边“崇文”,一边“尚武”,二者遥相呼应,花砖铺成的蜿蜒小道在蔷薇丛中穿梭,复古的聚贤亭在树荫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原来,我们村比较落后,街巷不规整,老院子多,给人破旧的感觉,现在路边有文化墙,街旁有文化公园,把丢失的‘马御史文化’给找了回来,蔷薇花遍布全村,整个村庄美得像花园一样。”村民马光远高兴地说。

道路两旁,马应梦和张齐贤的生平学术、励志故事、历史功绩等喷绘成画,厚重的乡土文化孕育着新的民风村风。

“马集镇拥有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定陶汉墓,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法源寺,市县文物保护点6处。我们将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生产基地观光旅游、采摘、餐饮、住宿等服务,努力打造成为鲁西南最大的乡村旅游景点。”孔磊说。

记者 刘卫国 通讯员 梁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