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文
200年前,贵州黔西南兴义府安龙城的大街小巷,两个差役模样的人每天深夜穿行于此,风雨无阻。前面一人打着灯笼,后面这个则挑着油篓。
两人默默前行,眼睛却盯着街道两旁的住户。看到有亮灯的人家,听到里面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
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差役便放下油篓,从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那读书人自然鞠躬谢过,更加用心苦读。
两位差役随后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差役口中的这位“府台大人”,便是这幕温情剧的主导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两任兴义知府的张瑛。
就这样,张瑛每晚派人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加灯油,既是鼓励,又兼督促,前后坚持了13年,风雨无阻,夜夜如此。“加油”一词,从此流传。
张瑛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举人,一生为官三十余载。为官期间,非常注重教育事业,兴办教育,建成兴义府试院,修葺重建珠泉书院等。当年的贵州十分落后,张瑛深知,只有重教兴学才能摆脱贫困、改变落后面貌。张瑛切实重视教育,为兴建学校(书院)、建设试院不懈努力。当地学风兴盛,培养出一大批人才。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
张瑛为官,还为老百姓做过很多好事。他为莘莘学子“加油”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加油”一词,也就成了如今我们为别人助威时最常喊的口号——“武汉加油”“上海加油”“考生加油”……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于张瑛可能还是不够熟悉。但是如果说到他的儿子,你却一定如雷贯耳。他儿子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另外三位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史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先驱”“武汉城市之父”。张之洞少年时即有才名,12岁刊刻《天香阁十二龄草》,至今令人称奇。后来,张之洞成为清廷的中枢重臣(张之洞事迹颇丰,感兴趣者可读其传记)。重视教育的张瑛培养了这么有出息的儿子,也算是一生的福报了。
灯亮人暖。张瑛为读书人“加油”的故事令人感动,也激励着后来人兴学重教。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即将开始,让我们真心为莘莘学子加油,为菏泽教育事业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