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赵考壮 记者 郑华伟)“今年小麦初期因天气原因苗情差,春节后加强了管理,后来长势很好,好的地块估计亩产能达到1300斤,差点的地块900斤左右。”6月1日,位于郓城县随官屯镇前庄村的种粮大户王兆林望着即将丰收的小麦高兴地说。
王兆林种的700亩小麦,以济麦22为主。为了能够让今年的小麦大丰收,王兆林整天泡在地里,观察小麦生长情况。“这些地是我的命根子,每亩地的租金就是1100元。”为了有个好收成,王兆林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给小麦浇了三遍水:一遍返青水,一遍提苗水,一遍灌浆水。采用无人机喷防4次药,2遍叶面肥,2次预防虫害、锈病、白粉病的杀虫剂、杀菌剂,促进了小麦苗旺、苗壮、苗强,为小麦的增产稳产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郓城县委、县政府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杜绝弃耕抛荒,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17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47.75万亩,粮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70万亩左右。同时加快技术推广和粮食生产现代化进程,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粮食总产连续十年突破20亿斤,持续巩固了郓城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的地位。针对去年因秋季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小麦播种较晚,苗青较差的情况,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手段,组织农业专家开展在线培训、指导、答疑。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农民进行田间技术服务。由于科学管理,今年小麦将获得大丰收,根据田间小麦测产,全县平均单产486公斤,总产可达14.16亿斤。
位于郓城北部的潘渡镇种粮大户杨光强播种小麦1800亩。“我主要种了济麦44,好的地块亩产1200斤左右,沙壤地能收1000斤上下。小麦即将收割,我的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全部检修完毕,正等待开割的那一天,收下来的麦子直接卖到粮食收储站。如果天气不好,我有烘干设备,一天能烘干100吨。”
为了确保全县小麦应收尽收,颗粒归仓,郓城县成立了三夏生产领导小组,确保全县6000余台套收割机械全部安全运转,发放三夏安全生产和机收减损明白纸5000余份,指导机收作业。还成立了小麦应急机收割服务队,以备不时之需。并在随官屯镇高速路口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为外地来郓城跨区作业的人员、车辆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