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1日
第A8版:民生·广告

匠心漆艺筑梦非遗

—— 记山东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菏泽工匠”李程

“制作漆器工艺,要能吃苦、有耐心、恒心、耐得着寂寞,一件漆器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制作完成,其中的辛苦一般人很难体会。”日前,山东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非遗传承人、“菏泽工匠”李程感慨道。

在郓城县“山东漆器艺术馆”展室里,李程的漆器、漆画琳琅满目,漆画《和平颂》《百鸟朝凤》,漆屏风《水浒英雄108将》《万望江山图》,剔彩雕漆观音瓶等作品美轮美奂、精彩绝伦,或大气磅礴、或小家碧玉,气韵流动,姿态万千,令人流连忘返。

大型漆器屏风《水浒英雄108将》,共12扇,由李程领衔与父亲等八位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师共同创作,采用传统漆器制作工艺,结合堆漆、贴金、彩绘、描金、罩漆等技法,历时6个月时间制作完成。该屏风以“水浒故里、好汉郓城”为主题,将108位水浒英雄人物以漆器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将传统漆器非遗与山东地域文化相结合,栩栩如生,是非遗活态化传承的具体体现,成为宣传郓城文旅的精品力作。

李程出生在山东郓城一个漆艺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画画。2002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其表哥集美大学艺术学院杨广敏教授引荐下,前往漆艺之乡福建拜师学艺,先后师从福州脱胎漆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时中,四川美术学院漆艺家陶世智,中国漆艺大师何豪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致力于大漆修复的研究与大漆文化的传承推广。在福建八年间,有五年没有回山东老家过春节。母亲告诉他:师父跟爹娘一样,只要能学到手艺,在哪儿都是过年。为了学艺,他废寝忘食,白天在工作室学习操作,晚上为了便于观察漆的干燥和变化,他就拿个凉席睡在工作室的地板上,半夜爬起来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和他一起来学艺的13个师兄弟,由于受不了大漆过敏带来的肿痒,中途走了11个,只有他和一位安徽的师弟坚持了下来。

李程凭着山东人的坦诚厚道、执着质朴、吃苦耐劳和虚心好学,赢得了老师们的喜爱认可,纷纷将手中绝技传授于他。十年磨一剑,从基本功干起来,李程熟练掌握了大漆修复工艺和漆器技术。

学有所成的李程,回到阔别十年的西安,在一间不足26平方米的简陋小仓库里,创办了自己的漆艺工作室,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每天没日没夜的做漆。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在最难的日子里,连孩子一个月480块钱的幼儿园托管费都交不起,李程凭着男人的担当执着,咬牙坚持下来,事业也逐渐好转。

如何让大漆融入现代生活,如何让漆艺技艺得到活态化传承?2012年李程创办了大唐漆艺坊,成为国内第一家大漆金缮修复传习所。

天然大漆在陶瓷和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为了攻克这一应用技术,在父亲的帮助指导下,历时五年攻关,他取得了大漆干燥的新工艺,解决了大漆干燥慢、修复时间长的技术难题,形成了独特的“李程漆艺”配方,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应用该成果,2018年10月,他应邀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成功修复了国家二级文物——贺龙元帅旧藏的漆器梅瓶,也因此获得了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成为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

李程始终铭记母亲的嘱托:站得正,走得稳,实实在在做人,诚诚恳恳做事,坦坦荡荡闯天下。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他创作了漆画《千层底》。以母亲亲手缝制的棉布鞋为题材,运用鸡蛋壳镶嵌的鞋底、螺钿镶嵌的气眼,将材料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该作品入选第三届清华大学乔十光漆画艺术基金。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西安有了稳定的事业,拥有一身头衔和成就的李程,念念不忘家乡。2021年4月,李程投资500万元创办山东漆器艺术馆,属山东省首家漆器髹饰技艺的传习基地,并成为集收藏展示、非遗传承、研发销售、手工研学、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推广漆器文化艺术场所,常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填补了山东没有漆器展览馆的空白。

他为家乡创作了《李程漆艺牡丹文创漆器》系列产品,该系列作品结合菏泽牡丹之都的地域文化,运用漆器非遗技艺,研发具有菏泽特色的漆器文创产品,荣获2021年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文创产品优秀奖,成为宣传菏泽牡丹和城市文化的艺术载体。

近年来李程在西安、菏泽等地举办50期大漆修复技艺培训班,推广漆器修复工艺,培养全国各地学徒600余人,让农民工、残疾人等学到一技之长,引领学员自主创业就业。

2022年1月,李程被菏泽市总工会评为“菏泽工匠”,授予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近期,山东省总工会主办的全省工友创业大赛中,他的“大美山东漆器非遗传承”创业项目获特等奖,并入围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暨“齐鲁银行杯”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劳务品牌专项赛决赛名单。李程还曾获得“西安工匠”、西安市高层次拔尖人才、“陕西产业工匠人才”等荣誉称号。

通讯员 赵考壮 记者 郑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