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和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源泉。当前,在党建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二者有机高效地结合,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促进党建工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广泛发掘传统文化优质资源,创新科学有效融合的形式和机制,夯实党员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党建工作,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党建工作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对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要大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基因,比如忠君爱国、抑恶扬善、修身立德、以和为贵、敬老爱幼等,这些思想理念就是当前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因此,只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将其中思想理念精髓融入党建工作之中,以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语境阐述党建工作的要领,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把党建工作做活、做实,才能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建设好,党自身强大了,执政能力自然是水涨船高。同时,作为执政党又能够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拿出更多更完善更科学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就需要我党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更加坚定寻求文化上的支撑,充分展现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磅礴力量,从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建工作中深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思想政治学习,夯实党员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唯一没有发生断裂而延续至今的文明,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是中国的智慧创造,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截至2021年,全球162个国家开设了548个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这充分说明中华文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要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赋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时代价值。因此,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将政治理论、红色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对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搭建桥梁和多种平台,让党员浸润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挖掘和赋予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仗义、尚和合、求大同思想的更多时代价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帮助党员干部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又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夯实民族文化积淀,真正建立起党员领导干部的民族文化自信。
充分发挥党校党员培训主阵地作用,实现融合教育平台多样化
党校是党员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对做好党建工作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就需要我们在平台、组织形式、教育方式上不断丰富、创新。要充分发挥党校课堂的主阵地优势,在教材选编的时候花大力气用真功夫做足功课,选出一批真正的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教材,为融合教育顺利推进打好基础。要请名师讲经典传统文化课,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注重思想引导,理论结合实际,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反过来又可指导实际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灯塔在线、微信、抖音等网络微平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教育融合,用更加新颖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共单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