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的玉米收割机是履带式的,能在泥地里行驶。”日前,东明县大屯镇李楼村村民张振书在地头上看着收割机为自家收割玉米,因连日来的阴雨天带来的阴郁心情也散去了许多,他告诉记者,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玉米能颗粒归仓,感到很高兴。
今年以来,我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73.1%,全市594万亩耕地出现不同程度渍涝灾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及农业生产工作,认真落实省、市防汛抗灾会议精神,在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理念,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工作合力,积极组织排水抢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应急指导,农业农村部门、气象、应急、水务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0余次。制定农业重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应急预案,下发了《主要农作物应对极端天气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全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各部门加强汛期值班值守,开展汛期安全督导,指导各县区开展风险评估排查和抢收自救工作。
“我们镇以管区为单位,成立了9个突击队,组织各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防汛排涝,确保能把积水排得出去,把庄稼种得上。”10月3日上午,在鄄城县箕山镇高屯村,众多村民都在热火朝天地开挖排水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登稳告诉记者,该镇连续几天的降雨导致河道水位一度与田间地面平齐,2.6万亩农田积水无法排出,“我们根据地势特点,迅速组织人员科学开挖排水沟,全力排除田间积水,高屯村村干部和群众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村里近千亩农田积水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抓防汛,保民生,入汛以来,我市各县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发主动性,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排水抢收,组织群众采取多种措施,尽快打通田间“三沟”,疏通断头沟、打通竹节沟、挖好田间鱼刺沟,全面开展排水自救。并抓住降水间歇因地制宜进行收获。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动群众430万人次、上阵排水机械32万台套次参与防汛救灾,开挖、打通竹节沟渠970余公里,农田积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入汛以来,市、县、乡三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4500余人次,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广泛发动基层干部群众清理疏通田间沟渠排水系统开展自救,协调配合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做好灾后理赔工作,帮助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加强物资保障,各地积极调运排水、挖掘、收割等机械开展作业,并提早谋划秋种工作,抓好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的协调供应,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筑牢防汛农资供应屏障。
同时,市农业部门组织农业技术力量深入田间一线,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秋收秋种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内涝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市农业农村局专家介绍,目前正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气象条件和生产形势,农民朋友首先要抢排积水,尽一切可能把田内积水排出,对土壤湿度过大地块,适时深松散墒,沥出耕层滞水,为农机尽快进地创造条件。同时抢收腾茬。对墒情适宜的地块,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队的作用,加快机收进度,提高机收质量。对土壤湿度偏大、机械能够进田的地块,抢抓晴好天气,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改进的适宜机械抢时收获。对机械无法进田的地块,组织动员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早收快收。
专家提醒,要抢时播种,宁早勿晚、抢抓农时。同时,由于今年土壤湿度较大,增加了病虫草害发生的风险,要早抓田管、早防病虫。
记者 仝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