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华鲁集团派驻鄄城县大埝镇扶贫督导员、中科华鲁土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恒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听到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曾经在扶贫一线奋斗过的一员,我非常激动。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行最可靠的领导力量。”这是王恒冰在大会现场最深切的感受。
四年来,王恒冰一直坚守在农村的扶贫道路上。农村,到底是呼吸新鲜空气、赏花摘果的休闲之所?还是干事创业、考验初心和耐心的磨炼之地?身份不同,答案各异,这一点,王恒冰体会更深——从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到驻地扶贫督导员,四年的时间里,王恒冰历经身份转变,唯独初心不变。
脱贫攻坚 日夜奋战
2017年2月21日,王恒冰来到了鄄城县彭楼镇,任糖牛楼村第一书记。从踏入糖牛楼村的那一刻起他就在想:“贫困的根在哪里?又是什么制约了村庄的发展、村子未来的路子该怎样走……”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他脑海里闪现着。
为了找到贫穷的“根”,王恒冰走访入户做调查。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王恒冰得知,糖牛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453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达70%以上。村里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比较多,没有一条好路,村里没有集体收入,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两委班子不健全,是市级党建薄弱涣散村……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王恒冰面前。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王恒冰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恒冰带领党员干部和帮扶村群众日夜奋战在田间地头,完成了修路、通水、路灯、下水道、幼儿园、文化广场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在半年时间里一举补齐了十几年的民生设施欠账,坚定了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的信心。通过“一村一品”和“小菜园助推微扶贫”“芝麻糖甜向远方”等创客扶贫项目,增强了群众参与脱贫的内生动力,以“食品厂+糖坊+贫困户”脱贫带动模式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脱贫的积极性,帮扶村老百姓看到了糖牛楼未来发展的希望。
众人拾柴 同力协契
2019年3月底,王恒冰完成了第一书记帮扶任务,回到了单位。但华鲁集团对鄄城的帮扶却还在继续中,2019年4月,华鲁集团省派第四轮第一书记来到大埝镇;2019年5月,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来到凤凰镇。此时,王恒冰以驻地扶贫督导员的身份再次来到鄄城,协助华鲁集团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刘健、张穿雷、唐文义、贺辉开展驻地扶贫工作。
2019年秋天,连日来的高温、少雨,南苏楼村、王菜园村、东魏庄的7000多亩土地受到旱灾威胁。面对异常严峻的抗旱保苗形势,王恒冰一帮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紧急汇报征求支援,华鲁集团三个小时紧急拨付20万元援建资金到位,王恒冰和大家打破常规,紧急调度三支打井队不间断施工,仅仅利用十天时间打了十九眼深水井,新增灌溉面积2000余亩,减少群众损失80余万元。
不遗余力 只争朝夕
四年来,王恒冰与鄄城21个村庄的脱贫攻坚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利用华鲁集团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建设了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基地暨未来农场三期和生物肥项目,建立村级项目储备库,探索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初步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他带领帮扶工作队、帮扶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累计完成97项惠民工程,各类社会性资金投入近5000万元,惠及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18000名群众,2020年帮扶村全部实现了脱贫。此外,王恒冰个人还先后捐助公益扶贫项目9项、资助7个贫困家庭,2018年荣获过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王恒冰已经返回单位正式上岗,回顾四年来的驻地扶贫经历,他深情地说:“我们给老百姓做了一点应该干的事情,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村子里,吃过热腾腾的面条和热鸡蛋,这种亲情终生难忘。衷心希望村里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