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20年11月21日
第A1版:菏泽日报

单县:扶贫力度大 小康路更宽

“我的香菇园区有12个高标准的香菇种植大棚,每个大棚占地300平方米,去年每个大棚实现净利润2万元,并带动13个贫困户在此就业,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的张集镇邢庄村村民王立新兴奋地说。

“经过5年努力,由2016年的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833户、11.6万人,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单县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单县扶贫办主任李亮向记者介绍。

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依托制香产业,郭村镇吴三庙村制香扶贫车间贫困户优先上岗。依靠果品加工业,杨楼镇尤庄村干果分拣车间让“麻将手”变成“分拣快手”,实现就地脱贫。单县扶贫车间帮助3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依托传统种植优势发展扶贫产业,按照“三个坚持”“四个优先”的原则安排项目、分配资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0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49个,其中光伏发电项目169个,种养殖大棚333个,扶贫车间370个,恒温库、电商基础设施等各类其他项目177个,项目租金收益7303.62万元,惠及贫困户6.9万户次、12.9万人次。单县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全县发展农民合作社总数达 2516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195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4家,建设莱河方乘田园、郭村镇儒家田园综合体等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扶贫成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增强金融扶贫助推力

“2016年,单县利用480万元省光伏扶贫专项基金作为贷款风险担保金,从农商银行贷款4800万元,建设169个村级光伏电站,让3万元的扶贫资金发挥了30万元的作用,该模式在2017年被省扶贫办纳入《山东省脱贫攻坚实践篇》。”李亮说。

单县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以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抓手,逐步探索建立了“强农贷、富民贷”两种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和“借、贷、贴、保”四位一体的运行监管体系,构建起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全县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3亿元,支持带动贫困人口5418人次,累计贴息431.7万元。

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及产业扶贫政策,单县财政把支持脱贫攻坚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积极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和其他专项支出,多方筹集资金支持脱贫攻坚,确保每年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递增。2016年至今,县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亿多元。

织密脱贫兜底“保障网”

目前,在高韦庄镇张庄行政村集中周转房居住区,居住着16名孤寡老人。记者看到,周转房内家具等设施齐全,配备一名公益岗厨师负责老人的一日三餐,可以说衣食无忧。单县创新养老模式,以村为单位,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建设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集中式周转房950套,实现了农村养老“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县里还为需集中供养的贫困老人建设社会养老机构5处、乡镇敬老院11处,托管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104人。

所有农村学校均建设了“留守儿童关爱室”,推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化教育机制。为特困儿童专门成立了全省首家免费寄宿制公立博爱学校,“推广单县公益博爱学校办学经验”写入了2019年全省《关于抓好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实的工作方案》。针对重度残疾人日常生活照料,探索出集中照护、日间照护、居家照护、社会化照护及医疗保障的“四护一保”照护服务机制。

记者 王富刚 通讯员 田中军 谢丽

2020-11-21 王富刚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29580.html 1 单县:扶贫力度大 小康路更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