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019年12月28日
第A1版:头版

聚力党建引领 擦亮“红色品牌”

——牡丹区党建工作侧记

“头雁工程”“红色物业”“红色堡垒”……在牡丹区,创建“红色品牌”被运用到各项实际工作中,让基层党建变成一个个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具体项目。通过推动基层党建与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牡丹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自上而下层层传导,使广大党员有需要、有平台、有意愿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铺就了一条基层党建和工作创新双向发力、同向发展的长效之路。

“头雁工程”给力乡村振兴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乡村振兴,需要俺们村党支部书记冲在前头。”小留镇梨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国强说。

今年34岁的高国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有两年。他是牡丹区实施“头雁工程”以来,从返乡“能人”中选拔的年轻“头雁”之一。两年前,梨高庄村缺乏带头人,发展没思路、增收没门路,如今已有千亩梨园,制定了田园综合体规划,让村民对未来发展有了盼头。

像高国强这样的外出“能人”回乡挑起大梁担当“头雁”,在牡丹区还有不少例子。

“牡丹区在‘头雁工程’创建工作中,探索创新了选、育、管、励新举措,各镇街也开展各具特色的‘头雁品牌’创建活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牡丹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哲帅介绍说,吴店镇的“头雁夜话”、何楼街道的“双强双化双引”、皇镇街道的“三雁齐飞”、黄堽镇的“三带三好”、都司镇的“头雁沙龙”、小留镇的“雁栖茶座”等创新举措,都成为了乡土人才“动力引擎”。

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镇街“头雁”221个、区级“头雁”158个。

“红色物业”创造和谐社区

“楼道里的灯坏了,一个电话打到物业,没几分钟灯修好了。”日前,家住牡丹区北城街道办事处河西新村的业主金立田高兴地说,虽是小事,但回应迅速、服务到位,他给“红色物业”点了赞。

河西新村是牡丹区试点建设的63个“红色物业”之一。五年来,牡丹区棚改拆迁7.3万户、1320万平方米,拔地而起的40多个现代化小区,成为新地标,棚改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但是大量人口向小区涌入,也带来了各种管理难题。

如今,牡丹区借助“红色物业”这一管理新引擎,许多小区告别了以往管理不善、服务不优、群众不满意的窘状。

“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牡丹区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全区98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755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牡丹区委书记张福龙说。

“红色堡垒”为发展增活力

“我们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党建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在企业发展党组织,不但没有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反而弥补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许多不足,党组织发挥了‘堡垒’作用,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山东天荣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克明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公司高层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近年来,牡丹区通过实施“红色堡垒”品牌创建,着力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集中攻坚工作,探索建立“两新”组织工委统筹协调、业务主管单位和属地镇街共同管理的“一统双管”管理机制。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党员职工“亮身份比形象、亮岗位比技能、亮承诺比作为”活动;在专业市场中,组织开展党员经营户“亮身份、亮承诺,比诚信、比奉献”的“双亮双比”和党员诚信经营示范店争创活动;在社会组织中,以“党建+”为依托,推动实施“红色共建”工程,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引航作用。 记者 李若生 通讯员 范长军

2019-12-28 李若生 ——牡丹区党建工作侧记 1 1 菏泽日报 content_2946.html 1 聚力党建引领 擦亮“红色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