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9月24日
地点:菏泽技师学院教学楼六楼大教室
主题:《我要做工匠》
随着程静老师讲解的深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从翻糖大师周毅、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冠军杨金龙、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讲到菏泽技师学院毕业生、中国“机械百名工匠”李永民、在44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获得者刘忠帅老师和他的学生——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赛区三等奖获得者刁晓辰。
一个小时很快结束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18级食品系烹饪专业的杨斌激动地说:“周毅大师把糖做得薄如蝉翼,真让人羡慕。我现在目标更明确了,我也要做烹饪大师。” 18级数控加工专业的赵霎雯说:“我要像师兄刁晓辰那样,坚持学好绘图编程,实现自己的工匠梦。”
这样的主题讲座,三年来,每周二下午都会在这里进行,这就是菏泽技师学院精心打造的“树人堂”。
不信春风唤不回
2015年5月,刚刚上任的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华和院长乔忠义,带着老师检查学生宿舍。刚走到楼下,一包吃剩的饭菜从楼上“飞”了下来,险些砸在了两人头上。再往里走,楼道里随处可见吃剩乱扔的剩饭菜和垃圾,宿舍里一片狼藉,被子、衣服、鞋子上散发的味道让人掩鼻。
教室里的情况也不乐观,有睡觉的、玩手机的、讲话聊天的,真正安下心学习的不足10人。
由于招生门槛低,技师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的孩子,很多是留守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好年华,人生的孕穗拔节期,在吸烟喝酒、打架斗殴、谈恋爱、玩乐中虚度。
“给孩子们一个重生的机会!”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党委书记陈建华说:“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善莫大焉。否则,愧对我们的初心、良心,愧对政府发给我们的工资!”
紧接着,新一届党委下猛药治乱,仅2016年上半学期就发了点名批评通报37期。同时,一波又一波的校领导和老师奔赴无锡、苏州、常州、广州、晋城、邯郸等地,向兄弟单位取经学习,拓思路、开眼界。在治标的同时开始寻求治本之策。
从2017年开始,学校开展了大调研。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发放学生问卷,再一次次分析,2017年9月,院党委最终确定了搭建“树人堂”作为立德树人的平台,下设五大课题:职业素养、文明礼仪、道德法律、优秀文化、心理健康。
2018年春节刚过,树人堂办公室成立,30名各学科一线老师组成了“树人堂”大讲堂的教师队伍,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三尺讲台一片心
2018年3月11日,赵丽萍老师主讲的《言语礼仪》课正式拉开了“树人堂”的序幕。
300多位同学把六楼大教室挤得满满的。面对学生“他骂我,我要不骂回来岂不亏了?”“大不了和他打,谁怕谁!”等等疑问,赵老师循循善诱,从骂人打架的后果,到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做个文明人……
60分钟,有案例、有互动、有分析,学生们从困惑、反思,再到释然。
那之后,一节节饱含着课题组老师心血和汗水,带着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与爱的讲座,每周二下午在教学楼六楼大教室开讲了。《开学第一歌》、《青春,美好与苦恼同在》、《沟通的魅力》、《认清邪教本质》、《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梦想才有作为》、《远离传染病》等等,讲家国情怀,讲青春迷茫,讲理想未来,讲人际交往……
徐慧丽是《中国梦, 我的梦》的演讲老师,她说:“‘树人堂’大讲堂就是要寻找一条通往孩子们心灵的路,触动他们、打动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对课题组老师们来说,办公楼711室是个特殊的存在,这里是课题组评审课的地方。课题的确定、破题、素材搜集整理、听评都是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这里完成的。
基础教学部副主任兼树人堂办公室主任朱凤阁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啥时候给我安排听听课、评评课”,而“711”的档期往往已经排到几天以后。
为了这堂“能打动学生们心灵”的课,一个课题起码要听评三五遍,有的甚至达到七八遍。老师们听评常常忘记了时间,“711”的灯光也常常七八点钟还亮着。朱凤阁说:“听评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打磨的过程,大讲堂的每一节课,都是课题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几年来,“树人堂”大讲堂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从漠然到认真,从排斥到改变,他们有了理想和目标,有了奋斗的方向。
如今已经是班干部的梁晓天,曾经很迷茫。看到同村的同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觉得学技术没什么用,想退学。大讲堂让他看到了希望,懂得只要努力,就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我的师兄们都成功了,我觉得我也可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技术改变人生。”(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