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牡丹看中国,中国牡丹看菏泽。
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牡丹文化底蕴深厚,牡丹产业方兴未艾。如今,随着牡丹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菏泽,聚焦牡丹。为将菏泽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牡丹产业融合高地和牡丹文化艺术中心,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设立“中国牡丹之都”卓越贡献奖,奖励对长期从事牡丹相关领域工作,并在栽培育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个人或团队。
让我们记住三位首届“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获得者——
因为一朵花,爱上一座城。著名摄影家桑秋华,他用38年的辛苦和汗水,记录下菏泽牡丹的一个个美丽瞬间,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菏泽牡丹,了解到了菏泽,关心和关注菏泽。
“作为一名菏泽人,宣传牡丹是我应该做的事,感谢市委、市政府给我的荣誉,今后会加倍努力,把牡丹拍好,把‘中国牡丹之都’宣传好。”桑秋华说。
他用勤劳的双手带来美丽。高级农艺师孙文海,他和他的家人们一生情系牡丹,祖孙三代的传承,让牡丹栽培管理经验代代相传,三代人的无私奉献和付出,让菏泽牡丹品种越来越多,牡丹花越开越美丽。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花农,父亲一辈子培育牡丹新品种,我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以后会培育更多牡丹新品种,让‘中国牡丹之都’的名声越来越响。”孙文海说。
倾力打造世界牡丹产业高地。著名花卉专家王莲英教授,多年以来心系菏泽牡丹,完善菏泽牡丹产业链条,带动牡丹鲜切花兴起,为菏泽培养了一批批实用型牡丹人才。
84岁的王莲英近期一直居住在海南,受疫情影响,不能来到菏泽接受颁奖。14日下午,市委书记张新文与王莲英进行了视频连线,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她表达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王莲英教授在牡丹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她表示,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作贡献,是一名技术专家应尽的本分。菏泽为牡丹种苗和新品种培育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后应朝着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将牡丹、芍药鲜切花形成产业化,加大科研力量,进行牡丹专业化分类,成为引领世界现代化牡丹生产的高地。
三位获奖者的事迹感动人心、让人振奋,必将激励更多人为牡丹产业和牡丹文化艺术发展贡献力量,让牡丹这朵吉祥富贵之花开得更艳。
菏泽古称曹州,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代代牡丹科研人员辛勤努力下,现代催花、鲜切花、品种选育、无土栽培、太空育种等技术得到推广运用,牡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销售、出口和观赏基地。
据悉,今年开始,我市设立“中国牡丹之都”卓越贡献奖,开展“中国牡丹之都”系列评选。在牡丹产业发展领域,一方面,对从事牡丹品种繁育、嫁接与盆栽、插花与切花、技艺栽培的一线花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选奖励;另一方面,对从事牡丹产品功能功效开发、牡丹衍生品开发、牡丹产品销售平台创新、互联网销售模式创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奖励。在牡丹文化艺术领域,开展以牡丹为主题的美术摄影、工艺收藏品、文化创意设计等评选,面向国内外牡丹文化艺术创作者、爱好者广泛征集参选作品。“中国牡丹之都”系列评选每年举办一届,各类别评选设最高奖和其他等次奖项,并给予物质奖励,最高奖在“中国牡丹之都”年度颁奖典礼上集中颁奖。评选采取专家评审和网民投票等方式,现场展览和网上展示同时进行,打造永不落幕的牡丹节会。记者 张 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