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5年03月26日
第A2版:综合新闻

徐厂村的“苗”文章

阳春三月,在郓城县黄泥冈镇徐厂村的果蔬种植温室里,阳光透过大棚薄膜,洒落在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西红柿上,一幅科技与自然交融的美丽画卷跃然眼前。曾经以传统种植为主的鲁西南村庄,如今凭借“育苗工厂”,让幼苗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

占地60余亩的集约化育苗种植基地里,“苗床”上整齐排列着西瓜、西红柿、苦瓜等50余个品种的种苗。种植户杜辉华高兴地说:“周边农户的种植需求很大,我们与企业合作,推行订单式育苗,销路不愁,还能带动就业。部分特色品种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

该“育苗工厂”采用“企业订单+农户托管”的模式,年育苗能力达到1500万株。徐厂村党支部书记徐兴虎算了一笔经济账:过去农户分散育苗,成活率不到70%,如今集约化育苗的成活率高达98%,种植周期从3个月左右缩短至2个月左右,每年可以多种一茬。此外,“育苗工厂”还创造了15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李凤霞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兼顾接送孩子。

徐厂村党支部积极为合作社的发展“铺路架桥”,协调流转土地建设育苗种植基地,改造升级电力设施以保障温室控温需求,解决了规模化种植的水电难题,成功引来了发展的“金凤凰”。村民冯俊宝介绍:“拿西红柿来说,一个棚一茬能产7500公斤,收益可达4.5万元。”

目前,黄泥冈镇正在推广“徐厂模式”,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特色农业模式示范带。徐厂村从育苗、种植到销售,从“育苗工厂”到田间地头,做足了三产融合的“苗”文章。徐兴虎介绍,村里构建了“种苗供应、标准种植、统一销售、农旅融合”的四维产业体系。仅徐厂村一处设施农业,年产值就突破16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4万元。

文/图 记者 孙涛 通讯员 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