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郓城县杨庄集镇郓城金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为了提高产能,我们制定了奖励措施。”公司总经理张志民说,“现在每天都有国际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不开足马力生产就要违约了,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从红海突围到蓝海领航
作为郓城县首家摩擦材料行业生产企业,该公司只用了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就从挂车零件领域成功转型为汽车刹车片行业的“黑马”,得益于该公司决策层敏锐的市场嗅觉、敢为人先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书写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篇章。
郓城金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山东金亚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初期以生产挂车零件为主业。然而,随着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公司董事长袁庆亚意识到必须求变。2020年,企业前瞻性布局刹车片研发;2022年,正式成立郓城金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全面转向刹车片生产。
“转型并非盲目跟风。”袁庆亚表示,公司研发团队深入调研发现,国内刹车片市场需求稳定且技术门槛较高,而国际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此,公司定位“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引进国际先进压机、多功能磨床等设备,首期建成2条生产线,年产能达300万套,产品覆盖2000多种型号,通过 GB5763-2008、日本 JISD 及美国 SAE 标准认证,迅速打开北美、欧洲及东南亚市场。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制造”
走进郓城金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的痕迹随处可见。热压工序从全人工操作转向半自动化,称量料粉效率提升50%。“我们的二期工程将引入全自动称量系统,一位工人就可操控4到6台机器。技术升级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产品质量更稳定。” 公司总经理张志民说,过去人工称量误差大,如今半自动化设备将精度控制在0.1克以内,废品率下降了70%。
更深刻的变革在研发实验室发生,该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基地和20余人的研发团队,构建起了“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体系,从材料配方到生产工艺持续创新。“我们正从传统制造向‘研发+智造’双轮驱动转型,只有敢于创新、精耕细作,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张志民说。
家门口的“乐业福地”
“这里的待遇非常好,工作强度不大,而且离家近,月工资能达到6000元到7000元钱,比很多‘男劳力’挣得都多!”热压操作工杨春芳说,她入职一年半,工资已经超过了当地平均水平。
“车间里的工人,80%是本地女工。”公司生产主管颜海堂介绍,企业通过计件工资、夜班补助、全勤奖、工龄奖等机制,吸引周边村民就业。“我们不仅要留人,更要培养人。” 袁庆亚表示,公司还会定向培养技术工人,并为核心骨干提供各种激励政策。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店小二”式服务。去年,公司新增第二条生产线时,杨庄集镇政府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仅用半天时间完成变压器安装。“从下午持续奋战至晚上,这种效率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 袁庆亚说,政府还协助企业申报科技补贴、对接海外展会,助力开拓国际市场等。
“我们公司的建设分三期推进,到2026年三期投产后,总产能将达550万套刹车片,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大关。”袁庆亚说。
记者 仝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