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3月14日
第A8版:专版

“三个强化”助推工作提质增效

——读《零失误工作法》有感

中岛孝志的《零失误工作法》一书,让人深刻地认识到,工作的“零失误”并非苛求完美,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将风险前置、将错误归零。结合所从事的文字材料工作,谈谈阅读体悟。

强化流程管理 摆脱“经验依赖” 完成“系统托底”

中岛孝志在书中建议人们建立“进展笔记”,记录工作内容、当前进度及下步目标,鼓励读者将工作进行流程管理,避免疏忽错漏。这一观点直击文字工作中的痛点——过度依赖个人经验,往往导致流程松散、质量波动。对此,可以尝试将文字起草工作拆解为“需求确认—素材整理—框架搭建—内容填充—多级审核—最终校对”六个环节。通过流程固化,原本模糊的任务边界变得清晰,个人经验的局限性被系统流程弥补。

强化细节控制 利用“清单革命” 对抗“粗心陷阱”

文稿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往往“瑜不掩瑕”,细小纰漏也会极大影响工作质效。因此,校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岛孝志提出:“用‘多双眼睛’检查是否存在文字或表达方面的问题”,这让人联想到医疗领域的“外科手术安全清单”——通过强制节点检查,将人为失误率降低80%以上。受此启发,文稿校对工作也可分为“三张清单”,用“多双眼睛”逐一核对。

强化心态建设 不再“恐惧失误” 积极“拥抱容错”

文字工作者常陷入“追求零失误”的焦虑中,但中岛孝志却提出“不要对过去的错误念念不忘,要让别人夸奖您‘不怕输啊’”,激励读者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犯错中完成进步。来到办公室工作后,在综合二室轮岗学习,也曾出现过错别字、页码混乱等低级错误。面对低级错误,无论是分管领导还是科室主任,在严肃批评指正的同时,都会带领大家积极复盘,防止再犯,而不是一味苛责。如今,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和办公室工作要求,科室建立了“失误报告—案例共享—流程优化”的良性循环机制。良好的工作氛围、宽和的部门领导,让我完成了从“恐惧失误”到“正视失误”再到“战胜失误”的积极转变。

《零失误工作法》提供的不仅是具体技巧,更是一种职业态度的重塑——它让人意识到:减少失误不是对上级的应付,而是对自身专业性的捍卫。正如日本稻盛和夫所言,“所谓扭转人生,不过是对工作的极度认真”。一本好书值得反复阅读思考,相信随着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在今后的阅读中,我将会有更多新的感悟。我也将带着每次的读书感悟面对工作,以极端负责的态度,从细节、小事着手,将“零失误工作法”真正嵌入日常工作每一步。 李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