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涛)近日,一位网友因遭遇侵权纠纷,情绪激动地拨打了郓城县110报警电话。令人意外的是,接线员并未使用程式化的语言敷衍,而是以充满温情的声音耐心倾听,并通过体贴的话语安抚其情绪。这种“共情式”沟通迅速缓解了网友的激动情绪,为后续民警的介入调解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事发当日,接线员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将情况转达给现场民警。民警赶到后,经过耐心调解,侵权事件得到妥善解决。网友对郓城县110接线员的服务态度赞不绝口,称其“温暖而专业”,与一些客服麻木机械的回应形成鲜明对比。
郓城县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的成功处理,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对群众反映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公安机关对服务质量的常态化培训。近年来,郓城县通过转变公共服务理念,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记者手记〕
一个简单的报警电话接听,为何能引来网友的好评以及媒体的关注呢?郓城县110接线员的温情服务,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个案,更是公共服务理念转变的生动体现。
在公共服务领域,细节与态度往往决定着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耐心的倾听,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直接反映出公共服务的质量。
郓城县110接线员的成功案例,正是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典范。然而,要让“温情服务”成为公共服务的标配,仅靠个别案例远远不够。
这需要制度化的保障与常态化的监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从“完成任务”到“解决问题”,从“程式化回应”到“共情式沟通”,公共服务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群众信任的积累。
郓城县110接线员的服务案例,为更多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期待未来,“温情服务”能够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让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温暖。每一位公共服务从业者,都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多一份耐心、多一些温暖,就能在群众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让公共服务的“温度”真正触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