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5年02月21日
第A6版:文化

作为山东古筝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祝妍芳把山东古筝乐带到了被誉为“非遗春晚”的节目中,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音乐的视听盛宴——

筝韵流芳 弦奏春秋

祝妍芳正在演奏《牡丹乡的春天》

指导学生练习古筝

祝妍芳(前排左一)演奏山东古筝乐

市文化馆排练厅,大家正在练习古筝

春节期间,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非遗里的中国》新春特别节目——《2025年非遗晚会》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在这场被誉为“非遗春晚”的节目中,山东古筝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惊艳亮相。

“这次录制经历非常特殊。”2月19日,祝妍芳回忆道,市文化馆馆长张伟胜接到节目组邀请,初定由鲁西南鼓吹乐出演,但后来因曲目《春三月》的风格与鼓吹乐不匹配,节目组决定改由山东古筝乐和菏泽弦索乐来完成表演。”接到任务时,距离录制仅剩一天时间,菏泽市文化馆迅速组织了另外5名传承人,组成了一支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表演团队。

《春三月》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山东古筝乐的独特魅力,更通过现代舞台技术的呈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筝音乐的海洋之中。祝妍芳介绍:“我们在演奏中特别采用了‘右手快速托劈’的指法,这种指法不仅能展现出山东古筝乐的豪迈与细腻,还能让观众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现代魅力。”

山东古筝乐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但真正形成独立流派约在明清时期,受当地民间音乐、戏曲(如山东琴书、吕剧)和说唱艺术影响。近代以菏泽地区为核心,涌现出韩庭贵、赵登山等众多古筝名家,逐渐形成刚健质朴、典雅洒脱的演奏风格。

“山东古筝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是被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活在当下、面向未来的文化瑰宝。”祝妍芳说,随着各级政府对非遗传承的大力支持,以及“春节”申遗成功等利好因素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了解和学习古筝技艺。

“我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示技艺,更在日常生活中肩负着传承与推广的使命。除了参与各类展演活动,我和团队还积极开展公益培训,每周在文化馆为社会人群授课,同时走进校园开展课后服务。”祝妍芳表示,山东古筝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市文化馆作为“山东古筝乐”项目的保护单位,在曲目发掘整理、筝器遗存保护、民间活态传承保护、新曲目创编、山东筝乐专场音乐会及研讨会、公益传习课等诸多方面为山东古筝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山东古筝乐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祝妍芳说。 文/图 记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