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全市经济工作成绩,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任务,为持续推动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明确了思路、划出了重点。
连日来,会议传递的新信息、谋划的新思路,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坚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全面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篇章。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四个定位’,谋划实施‘六大工程’,发展路径进一步明晰,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市民政局局长刘勇说,会议对民政领域作了安排部署,特别是发展健康养老生活性服务业,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银发经济”蓄势聚能。
刘勇表示,民政部门将深刻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握“全局之所需”“一域之所能”两个维度,重点在养老和救助方面狠下功夫。一方面,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养老机构固本强基、居家社区扩围增效等十大专项行动,复制推广成武县康养融合和助老食堂做法,铺开巨野县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完善全市养老服务网络;深耕事业产业协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大型康养集团合作,鼓励国企、民企参与发展养老房产,谋划招引优质养老和适老化产品项目,推动每个县区建设1至2处大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打通康养就业、银发消费两条赛道,抢占“银发经济”制高点。另一方面,织密扎牢救助保障网,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服务类救助,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自觉对标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这一定位,深入实施文化品牌塑成工程,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篇章贡献文旅力量。”市文旅局局长杨东波表示。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抓实文旅消费,深入实施“破题出圈”行动,创新办好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菏泽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精品活动聚集人气、释放活力。深入推进景区焕新、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文旅新业态培育三大专项工程,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强化新媒体营销,做优传统媒体宣传,策划六大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发布网红打卡产品,打造品牌“引力场”。抓实遗产保护,深入实施“两创”强基行动。有序推进文物普查,科学开展考古勘探,完善非遗数据库,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立足深厚历史文化和多彩非遗项目,推出一批特色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策划一批精品展览展演展示,组织好“文物专家侃文物”“跟着文物游菏泽”“非遗购物节”等传承活动,让文化遗产“出新”“出彩”。抓实文化惠民,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提质行动。健全艺术创作生产机制,创排一批舞台演艺精品、群众文艺作品,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聚力打造“我搭台·你表演”活动品牌,全年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0场以上、“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6000场以上,着力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郓城县杨庄集镇党委书记王广雷表示,杨庄集镇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锚定会议“六个突出”工作要求,主动担当、勇于作为,立足杨庄集镇专用车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培育挖掘专用车带动经济发展的产出效益,使专用车制造产业成为杨庄集镇高质量发展的倍增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着眼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各个环节,对现有29家规模以上专用车制造企业进行全面细化梳理,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产业转型、技术创新、运营成本等问题,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健强“村企联营”合作模式,促成更多专用车制造企业与村庄签订用工合同,解决群众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家门口端起“金饭碗”,全面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后来居上”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