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涛
说到我第一次拿稿费,还要回溯到大学一年级。那一次,我终生难忘。
我第一篇文章是在我们大学校报上发表的。校报在我们学校是有刊号的正规刊物,很有权威,中文系的学生都以在校报上发表文章为荣。我也很想试试。于是每次校报发到我们宿舍,我都会把文学版里的文章仔细地阅读几遍,看看别人怎么写的,并揣摩编辑喜爱的文风。一开始,实在写不出来。有时候,在稿纸上写了几行,感觉不行,就抹掉,再重新写。早晨吃饭的时候念着,晚上睡觉的时候想着,怎么完成布局,怎么才能出彩,怎么易于让别人接受……以前在《红楼梦》里看到香菱为了写出一首好诗,白天思索、夜里难眠的情景,感到很好笑,没想到我竟成了当代的“香菱”!我不知该笑该哭。
就这样,过了一两个月,那年春天,我终于写成了一篇散文,题目是《珍藏美好的风景》,一千二百多字。大意是写我以前看到的几个美丽难忘的风景,结尾呼吁大家珍藏好自己心里的美好事物。因为构思了好久,所以文字很缜密,文风很优美。因为经常读校报,我早就记住了那个征稿邮箱,所以把文章放进了附件,文章末尾写上姓名、手机号,满怀期待地发给编辑了一个电子邮件。
之后,我期期校报都仔细看,看看我的文章刊登了没有。又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动静,那篇文章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憋不住了,专门到打印社,把它打印了一份纸质版的,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迈着轻松的步子走向了校报编辑部。接待我的是校报编辑曾老师,那会儿她正伏案修改文章。只见她留着披肩的长发,穿着绿色的风衣,显得清新脱俗。她当时有三十多岁,很和蔼。听到我走过去的脚步声,她抬起头来。我跟她说了来意,她先温和地问我是哪个系的,然后亲切地让我把稿子给她。我虔诚地把稿子从包里拿出来,交到她手里。她看了才几秒钟,就温柔地说:“嗯,写得挺细腻,文笔还不错。这样吧,把你的联系方式留下,采用了我们会通知你的。”我的手不禁颤抖起来,在她给我的一张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上了我的手机号,就很有信心地回去了。
不知不觉那学期就快要结束了。期期校报我都看,但始终没见文章登出来。有一次,我从系楼前面的小树林走过,只见有一个女士拿着相机,正在小树林里拍照。那个女士长发披肩,有点眼熟。我走近了,又仔细看了看,竟是曾老师。她也朝我看了看,笑容满面。但她也没有说什么,继续拍照。只见过一面,我又长得那么普通,她怎么会记得我呢?我就走开了,也没有勇气问她稿子的事。
回到宿舍,我看到又一期校报发下来了。跟以前一样,我先看第四版文艺版,看每篇文章的题目,再看文章的作者,最后看文章的内容。不一会儿,内容就尽收眼底。在我不经意间,感觉上面有些内容很熟悉,定睛一看,只见校报文艺版左下角赫然登着我的文章,题目下面还有我的名字。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看了一遍我的文章,发现几乎没改动一字,可见曾老师对我的认可。原来她一直想着这事!
那学期放暑假前,我收到了17块钱的稿费,那是我第一次收到稿费。现在每每懈怠的时候,我就想起那次经历,就获得了重新奋斗的力量,继续埋头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