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11月13日
第A3版:新闻

消化内科二病区团队为一患者切除食管内巨大肿物

袁海锋在手术中

本报讯 (记者 杨飞)近日,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副主任袁海锋和团队成功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患者闫某切除食管下段长达8cm的巨大固有肌层肿物,解除了患者因食管肿物引起的食管管腔狭窄问题,让其不再哽噎,可以安心大口吃饭。

闫某今年37岁,近几个月一吃东西就会被噎到。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胃镜检查显示他食管内有肿物。“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我也不想开刀手术,当地医院技术有限。”为寻求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闫某于是来到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就医。

术前完善超声胃镜检查时,袁海锋发现闫某食管内黏膜下肿物很大,胸部CT提示食管管腔狭窄,黏膜下肿物与胸主动脉毗邻。据介绍,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L)是指一大类消化道上皮以下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类癌、异位胰腺、囊肿、静脉瘤等,对于直径>2cm的黏膜下隆起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

结合患者诉求,袁海锋团队决定为闫某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超级微创手术”,完全在内镜下完成,创伤小,恢复快,保留患者胃肠完整性,不改变消化道结构;无需开胸开腹,体表零切口,能够达到治愈性切除;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可获得完整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评估预后。

术中,袁海锋和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小心谨慎地沿深肌层逐步完整剥离,切下来肿物形状不规则,直径竟长达8cm,宽4cm。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三天,患者拔除胃管,进食顺畅无哽噎感。

根据剥离肿物质地、形状等特性及病理回报,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袁海锋介绍,食管平滑肌瘤属于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约占食管良性肿瘤的52%-8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通常隐藏较深,位于食管深肌层,胃镜检查及超声检查可能仅发现其“冰山一角”。在此,袁海锋也提醒大家若出现进食哽噎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于消化内科,针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属于消化内镜四级手术,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已广泛开展多年,致力于微创方式解决患者消化系统大问题,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处于省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