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第A4版:人文菏泽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

樊坝

樊坝村位于郓城县西北部,距原郓城县城约10千米,属潘渡镇管辖,西距镇政府驻地约1.5千米。

据《樊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樊氏始祖樊尚实从江苏省徐州市萧县迁此居住,以姓氏取村名樊庄。因靠近灉河,为防水患,在村西修一护村大坝,随改村名樊坝。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樊继祖的孙辈从郓城南关迁此居住。因居住分散,形成前后两村,南面的称前樊坝,北面的称后樊坝。

清末属郓城县宋西里,1928年隶属郓城县八区潘溪乡。1940年划入郓城县八区,1946年归郓北县五区,1949年复属郓城县八区,1952年隶属十五区。1958年初属潘渡乡,同年秋属潘渡公社张湾大队。1962年成立前、后樊坝大队。1984年初改为前、后樊坝村民委员会,属潘渡乡。2002年撤乡设镇,属潘渡镇。

80多年前,共产党八路军在樊坝村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史称“樊坝战斗”。

1937年11月,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领直属部队和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杨勇任团长兼政委)等5000余人的队伍组成东进支队,1938年12月20日奉命由山西太行山出发,1939年3月2日进入鲁西南郓城县一带。

樊坝据点是伪县长刘本功所有据点中最大的一个。盘踞樊坝据点的伪军有一个团,500余人,装备小炮1门,轻机枪13挺,步枪400余支。其中驻守后樊坝村一个连,驻守前樊坝村南约三华里的团柳树村一个连,伪团长刘玉胜率其主力驻守前樊坝村。

师首长决定,坚决拔掉樊坝据点这颗钉子。这一艰巨任务由杨勇率领的六八六团承担下来。

战斗是在3月3日的晚上打响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前樊坝村正好演出古装戏,正是敌人最松懈的时候。黄昏时分,一部分战士随着看戏人群潜入村内,同时部队悄悄进入前樊坝以西。进入前樊坝以西的战士们首先活捉了伪军哨兵,逼其带路,沿着敌人的交通沟摸进后樊坝村,继而控制了樊坝西部金堤沿线阵地。南部我军队伍则及时地包围了驻守团柳树村的敌人。

战斗一打响,进入后樊坝的我军战士们,随即发起冲击。一阵手榴弹攻势,敌人还未来得及还击,已全部被歼。部队乘胜追击将前樊坝村敌军团部包围。约晚上十一点,在我军炮火掩护下,一营突击部队用炸药将围墙南部炸开了一道缺口,突入村内。但因敌人炮楼火力强大和深沟高垒,冲击一度受阻。此时架设在村西大坝上的我军迫击炮集中全力向敌人火力点和团部猛烈轰击,在炮火的掩护下,架设云梯,誓死攻下这座堡垒。三营夜老虎十连首先登上敌人的围墙。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第二天拂晓,一举攻进了前樊坝伪军据点。

驻守团柳树村的伪军看到大势已去,只得向我军投降。这场战斗共击毙击伤伪军200余人,活捉伪团长刘玉胜及部下300余人,缴获机枪13挺,小炮1门,步枪400余支,战马10余匹,自行车40余辆,解救关押无辜百姓50余人。

这场战斗,是我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鲁西南后与日伪军作战的第一仗。樊坝战斗的胜利,为创建鲁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为我军继续东进扫清了道路,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我军坚持平原游击战的必胜信心。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如今的前、后樊坝村如革命先辈所愿,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