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第A3版:时事新闻

2024年度菏泽市10县(区)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公布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为深入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当好“第一责任人”,履好“第一责任”,近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县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部署,研究确定了2024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通过“书记领题、项目攻关”,加快打造具有菏泽特色人才工作品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菏泽力量。

1、牡丹区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一区三园”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紧紧围绕牡丹经济开发区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休闲食品特色产业园、陆港产业新城产业园“一区三园”产业建设,推进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签约落地一批优质人才项目,引育一批科研能力领先的高层次人才,集聚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全年引进外国专家4名,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6个以上,吸引集聚青年人才1200名以上,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新政10条》及配套措施。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年底前,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市级以上平台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定陶区

建立“智惠乡村”工作站,激活乡村振兴人才新动能。聚焦种业育苗、特色种植养殖、乡土名优特产等乡村产业,建立包含25家企业的“智惠乡村”工作站储备库,组建农业技术专家、致富带头人等8类人才智库;站内设置乡村振兴“人才超市”,将390余名乡村振兴人才信息“上架”,精准匹配农户、合作社人才资源需求;以“助企专项人才”引才方式集聚乡村振兴人才到站工作,强化引才吸引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助力做大做强西瓜、玫瑰、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全年规划建站6所,吸引高校专家团队驻站30人,推动人才项目合作10项以上,储备高技能人才1500人,培育电商人才1000人,以“人才振兴”高效助力乡村振兴。

3、曹县

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加快全链条人才引育。紧抓入选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契机,围绕“电商+”发展模式,聚焦两服(汉服、演出服)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发展;实施高端人才领航工程,集聚创意设计、供应链建设等方面高端人才15人以上,原创设计、打版制版等产业急需人才100人以上,推动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实施文旅人才赋能工程,开展国学大师讲汉服、汉服进校园等活动10场次以上,持续提升汉服品牌影响力;实施技能人才筑基工程,创新分类精准培训模式,开展技能人才培训90期以上,培育缝纫裁剪、直播运营、快递物流等人才2000人以上,全面筑强产业人才链条。

4、成武县

创建“伯乐智库”,为产业发展增智赋能。聚焦机电装备、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编制产业人才发展需求目录,分产业组建智库专家团队,将“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攻克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难题,助力产业链质量升级。发挥智库专家桥梁纽带作用,与西安交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人才引育、技术协作,新建产学研基地5个,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2个,转化技术成果7项,预计助力农副产品深加工、机电装备制造等产业新增产值超5亿元,吸引产业人才1000人以上。邀请智库专家,分行业举办产才对接会、研讨会、科研人才培训班等,提升企业科技研发人员能力水平。全年引育产业高端人才15人以上,培养科技研发人才200人以上,新建校企合作基地、协同创新中心10个以上,助推新增“专精特新”等企业20个以上,人才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5、单县

实施博士科技创新智库计划,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常态化开展单县籍百名博士座谈会、返乡创业座谈会等主题人才集聚活动,优化“人才飞地”“人才+项目”等模式,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协助企业引进“科技副总”“首席科技专家”“技术专员”;搭建人才高能级载体,设立“博士后拓展专项”,探索共建“科技小院”新型创新平台;打造人才服务之家,全面落实“县人才新政20条”,为来单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年引进专家教授(团队)等科研人员25名以上,攻克行业技术难题2项以上,落地科技创新项目6个以上,集聚青年人才4700人以上,科技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6、巨野县

优化“麟州智库”运行机制驱动产业发展。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县域人才品牌,依托十条产业链创新建设“麟州智库”,组建专家智库团队,涵盖各领域专家不少于30人。发挥智库专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专家与企业联系,全年新增产学研技术合作30项以上。深化“智库+产业”模式,将智库与产业紧密结合,承接举办科技人才大型论坛1次,邀请专家来巨调研产业不少于20人次,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100条以上。通过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持、政策战略指导、创新升级方案等,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推动巨野县各产业高质量发展。

7、郓城县

加快聚集高端装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动能转换智能高地。立足全县装备产业基础、发展需求,深化与中科院、山东大学等11家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建有院士工作站2个,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产学研平台7家,引育两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泰山系列等专家32名,签约高能级机械制造创新项目15个,合作研发新产品16个,完成转化科技成果28项,推动恒基集团、山特重工、天勤矿山等10余家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质效进一步凸显。

8、鄄城县

人才引领生物医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聚焦生物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通过链式招商、专班招商等方式,引进补链延链项目5个以上。聚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海内外顶尖人才,“一人一专班”跟踪对接,引进生物医药行业高端专家10人以上。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菏泽生物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支持县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开展重大项目研发,打造2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让创新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建立“企业出题、科研院所破题”精准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生物医药企业与5所以上名校建立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9、东明县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人才集聚项目。多措并举精准引育人才,至少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人、海外留学人员16人、博士7人,集聚青年人才4500人以上。加速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新增市工业设计中心、市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东明石化集团与中国科技大学达成合作,着力建设世界首套EPOE工业化装置及高端聚烯烃项目,打破国外对聚烯烃弹性体(POE)生产技术的垄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10、鲁西新区

依托高端人才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以菏泽市“231”特色产业核心之一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鲁西新区“221”特色产业体系中加快培育的新材料产业为载体,充分发挥玉皇化工、高端化工研究院等龙头企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领衔的省级高端人才团队的支撑作用,加强高端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着力打造精细化工人才集聚高地。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建强人才创新平台载体,争取全年搭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2个以上,集聚产业人才1000名以上。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等10余所重点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化工领域产才融合新模式,争取实现上下游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