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3日
第A5版:文学副刊

立秋三日遍地红

□ 温新月

有句农谚:“立秋三日遍地红”。说的是,“立秋”这个节气过后,高粱晒红米要成熟了。一望无际的高粱便成了红色的海洋。风吹“波浪”起,犹如万面红旗在飘动。红高粱成了一道靓丽多姿的风景。

从童年的时候起,这道风景线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难忘晨起上学,走在两旁长满红高粱的小道上,那风中摆动的高粱叶子像是频频向我们招手。沙沙的响声如同为我们“歌唱”,它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沁人肺腑。难忘放学归来时,火红的晚霞为高粱“沐浴”,红高粱更加精神,红里透出光泽。与同学们边走边欣赏那无限的风光,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肯回家。难忘星期天随父亲去打高粱叶,走出高粱地那闷热的环境之后,地头上那股清凉的风。与之相关的还有,难忘初当农民时,生产队长手把手教我锄高粱,握锄、换架、松土、除草、间苗、扒坑等技巧时的苦与乐;难忘在细粗粮转换时,母亲怕我们嫌高粱面难吃,变着法儿把高粱面炉成“火烧”,做成“面鱼”时的饭香。

我知道,现在的许多人不曾目睹过那道风景,但你只要看过电视剧《红高粱》,也就会领略一二了。

如今,在我们菏泽这个区域,已很少能见到红高粱这种作物了。过去那个年代,由于夏粮(主要是小麦)生长期很长,且产量很低。而高粱生长期相对较短,是早秋作物中率先成熟的,所以在夏粮将尽晚秋不熟的时节,高粱是“接口”的粮食,以它为主的杂粮是农民全年的主粮。

包拯脸是黑的,但心是红的,故被称为“墨面丹心”。高粱面虽然被称作“黑面”,吃着涩涩的,口感远不如白面,可是,多少年来,农民是靠它活过来的。当小麦一角钱一斤时,高粱一斤才三分钱。当时的主要矛盾不是吃好,而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是饭挡饥,是衣挡寒”,所以,高粱是农民无奈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记得小时候春天家中断粮,堂哥贩卖水缸,一趟赚回的钱能买三十斤到四十斤高粱。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半饥半饱地度过一个漫长的荒春。若去买好一点的粮食,那就连半饱也没有了。

然而,从营养价值上看,高粱并不次于其他粮食。如配上少量大豆,营养成分还要好于大米、白面。人们常说:“高粱豆,吃不够。”我理解这句话是从营养角度讲的。当然,在当时也难有其它的选择。

高粱还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尼克酸,可以防止“癞皮病”的发生;高粱中的单宁,有收敛固脱的功效,对慢性腹泻有显著疗效,尚可和胃、清积、温中。

大家都知道,高粱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酿酒。相比于其他粮食,它的主要优势是含有单宁。单宁是酒“醇厚感”这一口的来源,对于酿酒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它可以抑制发酵过程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增加芳香的风味。而且高粱脂肪含量适中,刚好满足酿酒的需要;同时它具有含矿物质(钙、磷、维生素等)较高,可以缓解人体内钙的消耗,补血益气,及其所含氨基酸和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等长处。这些,足以让高粱成为酿造优质白酒的绝佳材料。

物质的转化,可使之“身价”倍增。且不说一斤小麦可换三斤高粱那个年代,即使今日小麦、高粱价格相当,那么一斤优质白酒(如茅台、五粮液)中就高粱的作用与价值,可以换取多少斤小麦呢?

真正了解酒的人,当端起那芳香的美酒时,尽管酿酒需多种原料,但他首先想起的是,啊!它来源于高粱。

关于高粱的作用与价值,过去与现在已大不相同了。过去它是农民的主食,用于造酒的数量只占极少的比重。至于饮酒,绝大多数农民与之无缘。现在生产的高粱,则主要是酿酒。至于用酒,已是“无酒不成席”,成人中不饮酒者已是极少数了。

再看高粱的秸秆,可谓浑身是“宝”。

它最简单的用途是烧火。在作为燃料的同时,人们把它不同的部位分解加工,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又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高粱穗子脱粒后,可用来制作笤帚。“刀型”的用于扫地,“圆形”的清扫床铺、桌面。还有一种名曰“焦草”的黑籽高粱,脱粒后可制作刷锅用的炊具。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晋冀鲁豫边区较普遍地使用上述物品。

当你端起一杯红色透明的美酒时,可曾知道,这红色竟是来源于高粱的谷壳,浸水色红而制成的色素。

挺举高粱穗子那一节又细又长的高粱秆,用途颇为广泛。可以制作蒸馍用的篦子、各式各样的筐子、小篮子、锅盖子、端东西用的锅拍子,还可制作灯笼的骨架等等。时至今日,我家用的馍筐子、锅拍子,仍是高粱秆制作的。

高粱秆可以织薄,用来铺床,又是晒东西的好工具、盖房子(装顶)的好材料。把高粱秆皮剥下来,可以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席子、囤粮用的穴子。

高粱秆根部的几节老叶子,是最早长出来的,它长在高粱秆的“裤子”上,连裤带叶剥下来,可以织成蓑衣,过去农民没见过什么雨衣,就靠它遮风挡雨,还可以铺在地上坐、睡,因为它是防潮湿的。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但在这个条件下,人们还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来。人在土地上种出红高粱,供人们食用和制造各种用品,这就是人类文明,是人类生活史的组成部分。

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和谐共生的。自然资源给人类以生存条件,人类又充实、提高了自然资源存在的价值。

恰值“立秋”节气,若有大面积的红高粱,肯定又是遍地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