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仝志华)近年来,我市坚持“两个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切实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2020年以来,实施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全市累计清淤沟渠1829公里,衬砌沟渠252公里,新改建建筑物2537座,累计投资33亿元。全市实施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治理完成重要河道(河段)17条、病险水闸除险加固40座、改建防沙闸1座。累计清淤河道359公里,筑堤442公里,新建、改建、维修桥涵闸等建筑物工程427座,累计完成投资42亿元。东鱼河、洙赵新河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其他一般河流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
正在实施现代水网建设。先后治理了鄄郓河(郓城段)、鄄郓河(鄄城段)、东鱼河北支治理工程(成武段)、东鱼河北支治理工程(菏泽城区段)等市级骨干河道。实施了牡丹区安兴河、单县太行堤河、单县惠河、巨野赵王河、鄄城临濮沙河等一批县级骨干河道。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有效防御了强台风、强降雨,最大限度降低了水旱灾害损失,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我市平均降水量1090.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67%,是1931年有水文资料记录以来的最大年降水量,汛期遭遇连续多次强降雨,河道退水流量大、压力重,造成河道流量、水位较高,但骨干河道水位均没超过警戒水位,流量保持相对稳定,全市各主要河道水情基本平稳安全度汛,抗旱防汛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今年,市水务局聚焦全市防洪减灾薄弱环节,统筹推进重要河道、中小河流、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12项重点工程建设。通过加高(加固)堤防,新建或维修泵站、涵闸,提高骨干河道和重要支流防洪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全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