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雪芹
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指引山东奋力“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再次指出,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东明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在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新发展格局中位置重要,地位特殊,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战略位置重要。为加快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东明县立足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资源优势,构建“北工南农”发展格局,以“不平衡”的发展方式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做强现代工业,凝聚工业发展合力
东明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强现代化工产业。集聚集约使用要素资源,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坚持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做强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龙头”。
一是做强做大化工产业,形成“协同延补链”。东明石化产业园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完善轻烃、芳烃配套产业链,打造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推动各园区协同延链补链,拓展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新产品,探索发展化纤纺织产业链;二是构建绿色低碳化工产业,形成“高效循环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研发高端化工原材料项目、废料回收再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推动“控油增化”,提升单位能耗产值;三是培育高端化工产品,形成“专精特新链”。大力推进乙烯下游高端产品研发,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发挥丰富多样的化工原材料供给优势,在园区培育和吸引一批专注于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细分领域的中小型化工企业。以“园中园”模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培育形成以原料药、注射剂等为主要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贯穿工业发展始终。
整合农业资源,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东明县通过发挥南部地区资源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坚持农业特色化发展,以打造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示范区为牵引,规模化发展有机特色农业,形成以富硒产品为基础,中药材、果蔬产品、林木产品、生物质能为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融合发展生态文旅产业,构建富民型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黄河保护与民生改善、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充分整合滩区48万亩耕地的独特生态资源,积极培育黄河滩区特色优势产业,将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统一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生态养殖,把滩区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生态资产,提升滩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黄河滩区域自然人文景观和黄河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文旅融合、精品采摘等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了一批独具文化底蕴的黄河精品旅游路线;三是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生态型、集约型、资源可循环利用的高端板材产业发展基地。
加强党建引领,确保规划落地生根
东明县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东明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各方面。一是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成立东明县主体功能区建设“北工”“南农”两个指挥部,化解难题,提供保障。二是建立协同供给机制。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能耗指标及政策资金,针对性投放到南北区域,将新上工业项目及建设用地、环境容量指标向北部功能区集中,引进的工业项目采取“飞地经济”模式,享受税收分成。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机制,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反哺南部乡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差异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功能区发展定位,出台差异化考核办法,设置区域性考核指标,分类考核排名。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推动东明形成“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涵养生态、生态孕育发展”的良性格局,奋力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作者单位:中共东明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