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郜玉华 翟军帅 岳永芳 王肖慧)牡丹区小留镇张庄村有马扎加工作坊30余家,该镇立足基础着力培育马扎产业,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通过建设镇级“创客空间”,推行“公司+合作社+加工户”模式,组建马扎加工专业合作社等举措,让小马扎“坐稳”了大市场。目前,全镇现有马扎加工点和生产企业120多家,年产马扎3000多万个,带动从业群众2000余人,年产值2亿元左右。
近年来,牡丹区积极谋划新产业新业态,着力发展村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地方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将乡村“小特色”培育成给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王浩屯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培育形成了程寨木瓜、油坊朱甜瓜、郭鲁菊花等多个“一村一品”产业村。油坊朱村已发展甜瓜大棚320多个、600多亩,年产销甜瓜600万斤以上,累计交易额近2000万元。
为做好传统种植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文章,牡丹区鼓励各村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走好差异化增收之路。空心挂面加工是吴店镇后葛庄村的传统手艺,为发展挂面加工产业,该镇给村里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司家挂面”商标,建设电商销售平台,并成立了经济合作社。很快,小挂面凭着良好口感和过硬质量成了市场抢手货,网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如今,全村有20多家村民从事挂面加工,生产的果蔬类挂面备受市场欢迎,年产值700多万元。
据悉,去年,牡丹区新增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