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4年06月12日
第A3版:理论与实践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研究

□ 张芳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明确提出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对促进城乡之间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菏泽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把握重点任务,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对城乡产业发展、城乡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城乡公共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畅通经济循环,实现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与社会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格局。

统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发展是基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城镇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融入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发挥县城连接城乡的独特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抓住产业发展关键,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不断延长产业链、丰富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突出、就业富民拉动效应明显的专业镇。

统筹城乡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科学谋划城乡融合发展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在人才、土地、资金等重点领域形成良性循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具体来说,大力推动建立城乡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吸引社会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进一步夯实土地产权基础,优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能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源配置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能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是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形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资源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供给等领域公共资源保障水平,努力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公平普惠,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便利度。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强化道路、供水、供电、通讯、防洪、公共交通、广播电视等设施县域统筹,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完备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多种形式公共服务联合体,使城乡各类人群无论居住在城镇还是乡村,都能公平地享受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同时,根据城乡人口结构、发展形态变化,增强公共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适应性,转变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转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