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第A1版:头版

从“菏泽创造”中感受“新”潮澎湃

——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访

作为核产业的关键材料,全国唯一可工业化量产的高丰度核级硼-10酸,出自菏泽。山东成武易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工业化量产高丰度核级硼-10酸;

电子屏蔽材料可广泛用于军工、通讯电子、智能穿戴等领域,全国唯一能生产高端0.007mm无纺导电布的企业在菏泽。位于定陶区的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0.02mm平纹导电布、0.007mm无纺导电布等产品,攻克了本行业“卡脖子”难题,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作为半导体、电子工业等领域向高端进军的关键材料——氮化硼,全国产能最大的企业同样也在菏泽。鲁西新区的山东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国内首创的热解氮化硼技术引领了产业发展方向,氮化硼年生产加工能力达800吨,氮化硼陶瓷年生产加工能力达500吨,产量占全国30%,产品供不应求……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坚定不移推进“231”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的菏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菏泽特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近日记者走进我市新材料产业生产一线,一起探访这个去年利润同比猛增83.3%的产业,正在如何“新”潮澎湃。

“澎湃”在“群”——

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又到了蝉鸣蛙唱的季节,若你在街边买杯“沪上阿姨”奶茶消暑解渴,那么不管在哪个城市,你手中杯子的原材料都来自菏泽。

“这种材料国内只有我们能做,较以往的奶茶杯具有手感更好、刚性更佳等特点,也更安全环保。我们的聚丙烯生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个聚丙烯牌号填补国内空白。”5月27日,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下属恒昌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生产车间,相关负责人宋怀圣谈起这场与“沪上阿姨”的“邂逅”非常自豪,毕竟很少有终端餐饮品牌与原材料企业直接对话,但恒昌化工依靠“国内唯一”做到了这一点。

作为化工大县,东明县立足石油化工产业优势,东明石化、旭阳化工等领航企业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形成了以聚丙烯、尼龙6等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在鲁西新区,德通新材料已经成长为我国业内领先、产品覆盖范围最广的高铁刹车片生产企业。“在国内高铁制动闸片领域,我们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5月26日,德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启镇表示,公司研发的国产化高铁减振器产品,还打破了国外高速列车液压减振器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实现了高端液压减振器国产化。

鲁西新区在白石墨烯(六方氮化硼)、镁合金轻质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精密铜带箔、敏感功能半导体材料等细分领域,不断提升聚集效应,形成了新材料新装备产业优势。

市工信局局长张体信表示,从做大“量”到追求“质”,对菏泽来说,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更意味着在思想观念、产业体制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澎湃”在“首”——

领航企业发展迅速

成功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年复一年的坚持,给了易信环保最好的结果。“十年磨一剑。我们把这十年来在环保增塑剂上的利润全部投入到科技研发,孤注一掷,终于在硼同位素上实现技术突破。”5月27日,总经理邹志勇告诉记者,易信环保成立于2014年,距今正好十个年头。

高丰度核级硼-10酸、高纯度高丰度三氟化硼-11电子特气这两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名字,却是实打实的“宝贝”。前者是核工业、国防军工、核医疗的关键材料,之前国内量产的硼-10酸丰度达不到核级要求,长期以来需要依赖进口。“硼-10酸适用于核电产业的丰度需达到96%,目前市价约1000万/吨。适用于核医疗的丰度要达到99%,市价也高达5000万/吨。”邹志勇介绍,高纯度高丰度三氟化硼-11电子特气,则是半导体产业中刻蚀机的一种重要的离子注入气,同样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下一步,成武县将加快培育易信环保,利用产业优势“精耕细作”,着力打造全国硼同位素产业基地。

天厚新材料、恒昌化工等企业都被列入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天厚新材料依靠技术优势,仅用三年的时间,便发展成为国内行业第一的电磁屏蔽材料生产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定陶区也依托天厚新材料这一领航企业,打造了天厚5G新材料产业园,并培育了星顺生益科技产业园、华泽高端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形成了5G新材料发展格局。

龙头领航,“链上”逐新。新材料在菏泽“开花结果”。巨野县依托建华建材、拓新新材料、华达新材料等领航企业,形成了特种玻璃和新型建筑材料等两大系列产品优势。鄄城县龙蟠科技山东产业园,以山东锂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美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以磷酸铁锂、碳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等锂电池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为发展方向,正逐步打造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基地。

“澎湃”在“新”——

“未来”项目增势强劲

5月26日,记者在晶亿新材料采访时,总经理特助于浩说:“目前我们正在研发氮化硼陶瓷的一种新产品,如果成功,将用在钢铁领域,理论上最高可降低80%的生产成本。”

在东明旭阳化工有限公司,35万吨/年环己酮扩能工程项目即将全部达产,为同行业单体规模最大。规划发展部经理油利昌表示,扩大生产规模只是开始,公司还将继续布局有竞争力的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发展下游尼龙新材料、工程塑料等,同时瞄准高端尼龙新材料,打造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尼龙新材料一体化智慧产业园。

在定陶区华泽科技产业园(山东)有限公司,高端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经部分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2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将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纤维新材料研发中心和绿色生产基地。

市工信局副局长李永介绍,我市深入实施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扎实推进“链长制”,进一步推动了新材料产业向“新”向“质”、聚集发展。

记者 马源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