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保密工作是国家秘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秘密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基层接触的国家秘密数量显著增多,基层保密工作形势日益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但同时,部分基层干部保密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适应新时代保密工作形势任务需要。基层干部应摒弃思想中存在的“无密可保、保密无用、泄密无足轻重”等认识误区,学习掌握保密知识和技能,切实筑牢维护党和国家秘密安全的人民防线。
一、意识形态虚无窃密泄密
1.典型案例
某区委统战部工作人员周某信奉某邪教多年,按照该邪教组织“设法拿到红头文件”的指令,他私自将1份机密级文件扫描后通过互联网传至境外,被该邪教组织在境外反动网站发布。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查清事实并依法将周某逮捕。
2.危害分析
个别基层干部受某种政治、宗教、审美、伦理等特定价值观念、意识信念的驱使,不计个人后果、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窃密泄密行为。近年来,此类案件呈高发多发态势。相关窃密泄密者将其政治、宗教、伦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念、意识信念置于国家安全和利益之上,置于个人和家庭幸福之上,并将窃密泄密行为作为追求理想价值的“跳板”。有的虽然明知后果严重,依然不计代价地违法违规,给党和国家秘密安全风险造成严重危害。
3.保密提醒
基层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履行保密义务,严守保密纪律。
二、人员流动频繁失察失管
1.典型案例
2017年6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县属单位互联网门户网站违规发布1份机密级国家秘密。经查,2014年10月,该单位时任办公室主任王某为方便公文起草工作,将该文件手工录入非涉密计算机,且未标密。王某调离后,新任办公室主任刘某继续使用王某的非涉密计算机。2016年3月,在进行网站内容更新时,刘某觉得该文件很契合主题,在不知涉密的情况下,将其上传至单位互联网网站,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王某、刘某等相关责任人均被严肃处理。
2.危害分析
基层干部流动频繁,职务升迁、轮岗交流、选调遴选、退休辞职……在频繁的人员流动过程中,如果承担涉密工作的前任干部因调整工作岗位急于离开,与后任干部工作交接不细致、不规范、不彻底,特别是对各类涉密文件、资料、信息设备没有逐一清点、登记、交接,极易导致后任干部对载体、设备是否涉密认识不清,进而酿成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互联网计算机存储涉密文件、涉密文件违规销毁等泄密事件。
3.保密提醒
“再急不能省程序,再简不能减保密。”同一涉密岗位的前后任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前任工作交接时对涉密文件、资料、信息设备交代清楚明白,确保不留泄密风险点,避免后任工作人员稀里糊涂犯错。
三、事务繁忙为图方便违规
1.典型案例
2016年10月,某县级市市委某部门为部署相关敏感工作,印发了涉密文件,并通知该市29个乡镇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领取文件。某乡政府干部洪某到市委领取文件后,认为事件紧急,有必要立即传达。但时值深夜,不便转发纸质文件,就将该份文件拍照发送到乡政府微信群。之后,该份文件被转发到多个微信群和微博,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2.危害分析
基层工作点多面广,事务繁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大多数基层干部一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于是在繁忙的事务工作中,有的基层干部为求工作效率,认为当务之急是想方设法抓紧完成任务,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工作,即使违反保密纪律也无伤大雅、情有可原,于是图方便使用互联网社交工具传发涉密通知、资料、图片……这种“一键发送、静待回复”的做法,表面上为工作提供了便捷,省时省力,实际上严重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关于严禁使用互联网传递国家秘密等规定,会扩大知悉范围,致使国家秘密失控,后果严重。
3.保密提醒
基层干部要学会看清基层工作忙碌实质,厘清思路、保持初心、坚定信念,避免茫然无措、盲目做事;同时,要学习保密知识、熟悉保密要求,避免因无知无畏而违反保密规定。
(徐捷 王文孟 于泽辰)